西江月
《西江月》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社科类期刊,由广西梧州文联主管主办,1972年创刊,旬刊,大16开本,国内统一刊号:CN45-1110/I,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2819,邮发代号:42-199。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维普资讯网等收录期刊,广西第四届社科类优秀期刊,杂志内容丰富,印刷美观,阅读量大,品牌效应好。 主要栏目:纪实点击、小说广场、散文天地、诗歌长廊、教育天地、民俗研究、文吏春秋、文化论坛、文艺理论、汉语言文字、影视文学、档案管理、读书评论、新闻传媒、经济纵
文集访问量: 9252 次
音乐列表
倪东荣广西苍梧县木双镇,地接两粤,水连三江,潇贺古道之旁路,广信古郡之属地。记忆中,那里的山逶迤耸立似龙起舞,像黛色的城堡一个个绵延开去,若隐若现。那里的人,勤劳淳朴,古道热肠,流传古苍梧之遗风,延续汉文化之传统。那里的河流,温婉通透,水色清澄,...
颜桂海2021年初秋的南方,群山依然满眼翠。在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高枧村,脱贫户李杰春在茶园里,弯腰采摘几片新茶芽,放入嘴里咀嚼着秋茶那甘香清甜的味道;妻子在一边采着茶,欢快地唱起六堡山歌:“正月里来风雨多,二月爬山背茶箩,三月撑船唱山歌……”...
林汝德牛娘戏是流行于广西岑溪市及周边地区的地方戏曲,原名“牛戏”“长衫戏”“地戏”。牛娘戏又称牛娘剧,是一种由“舞春牛”娱神活动发展起来的传统戏曲,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地方剧种,是岑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2007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列入第一...
覃斯霞郭日霞粤剧,孕育于粤方言地区,被誉为“南国红豆”。作为岭南文化艺术的瑰宝,粤剧曾在两广地区风靡数百年,却不敌湍急的时代发展洪流,因时代的变迁而黯淡,也将因时代的发展而再度兴盛。寻根溯源忆往昔粤剧源自南戏,又称广府大戏,自明代嘉靖年间开始在广...
郭华悦战乱时期,有位王师傅,打井的功夫远近闻名。当地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口取水的井。每十口井里起码有八口是王师傅打的。王师傅打的井不仅多且精,井水清可见底。这么一来,王师傅门前自然门庭若市。王师傅打井,讲究的是经验。至于人手,除了王师傅自己,还有两...
邱立新当年,满和考上大学的消息在大磨湾村炸开了,村里人放鞭炮庆祝,但满和爹娘却犯愁了。家里穷得只有一间土坯房,爹娘翻遍屋里的兜子匣子,卖光家里的鸡鸭鹅猪,也没凑够满和的学费。正无计可施时,老村长领着村里人来了。全村人给满和凑足了学费钱,还给满和置...
彭启殷云灵镇是一个只有几万人的山区小镇。一条名叫云娘河的小河从小镇中间流过。近几年,经济发展了,来镇里打工做买卖的人多了起来,但住在街口里的还是以两大姓为主,一姓为刘,另一姓为孙。几百年来,刘孙两姓隔河而居相处融洽,亲如兄弟。刘老三很会挣钱,是街...
莫耀裾九叔家住农村,家境殷实,是治疗骨伤痛症的好手。他唯一的儿子林却娶不到老婆,九叔很是伤神。一天晚饭后,他问儿子:“你也谈了好几个女朋友了,咋就没有一个成功呢?”“还不都怨你啊,老古董。”林抱怨说。“咋怨我啦,你谈女朋友我给了你不少钱,是你太笨...
黄静1939年的春天,天气特别寒冷,然而这天太平街上的人明显比往日多,一截截黧黑而皲裂的脚杆拖着大裆裤扇出的寒风,匆匆地往太平街尾而去。这天是圩日,也是黄记米粉铺免费施吃的日子。此刻,“黄记米粉”的布幡在风中飘荡着,布幡下早已经围了一群衣衫褴褛的...
麦坤龙婶从附近的菜市场买了菜回来。今天买了新出的南瓜花,还买了本地产茄瓜“禾线瓜”,长得像熟透了的稻穗,弯弯长长的,比外地的好吃,都是好东西,看着心里欢喜,就买多了些,小拖车的盛物篮满满当当的,龙婶拖着车子竟有些吃力。好在不久也回到小区了。小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