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
《躬耕》是河南省南阳市文联、南阳市作家协会主办的一家文学刊物,创刊于1978年,原名《南阳文艺》,1982年改名为《躬耕》。创刊20余年来,一直潜心兢业以培养扶植南阳文学作者、发展南阳文学事业为己任,一大批中青年作家经由《躬耕》走出南阳,走出河南,走向全国文坛。
文集访问量: 10960 次
音乐列表
王红我出生在偏僻的农村,故乡的老院里有一棵梧桐树,据说是爷爷在世时栽的,树龄不大,树身却修长挺拔。梧桐树的树皮青绿滑平,落叶乔木属梧桐科,又名青桐树。传说“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家乡人把梧桐树称作是一种吉祥树。几缕春风,几阵细雨,梧桐树已按捺...
孙建英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淮河,从这里出发,在大地上划出一条优美的曲线,淮河源文化陈列馆,我来了!淮河源文化陈列馆,坐落在桐柏县城西十五公里的淮源镇固庙村。它的前身是淮祠,又名淮渎庙,始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是我国最早的治淮机构所在地。陈列馆门前的...
李修对许多年前,母亲也不过三四十岁的样子,她的手边时常放着一个精巧漂亮的针线筐,圆形的,有握边,半尺深,放些顶针、花线、铺衬等针头线脑的,用着挺方便。其实,它是用筷子粗细的白蜡条编制的,里外涂上了黑漆,就成了黑明发亮的针线筐,是常伴母亲身边的一个...
董玉新一千九百年前,在东汉驶向三国的渡口南阳,每天舟楫涌动,人影幢幢。偉岸的身影,矫健的步伐,壮丽的歌声,是渡口日复一日的主色调,渡口外的纷纷扰扰,也都被这色调一一调和。渡口边,一俊郎青年在人群中快速穿行,他身背竹篓,竹篓上盛满了刚采摘的乌天麻、...
张向前南阳这个地方人杰地灵,多出圣人。城东温凉河畔,就有被人们尊为“医圣”的张仲景墓祠纪念地。没来医圣祠之前,一直以为张仲景本来就是行医治病的,没想到他竟然是做官的,而且官至长沙太守,时人谓之“张长沙”。拾级而上,一对庄严雄伟的子母阙提醒着人物所...
许登彦七月,大地飞歌十四亿华夏儿女以博大的胸襟描绘未来壮阔激越的音符,在党旗飘飘的红色七月里,弥漫开来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在静静流淌的岁月中鐵锤和镰刀交相辉映高举灯盏,温暖饱经沧桑的大地一路照亮我们铿锵有力的步伐党旗飘扬七月的阳光汹涌,光明浩大曙...
崔修建随意摆弄词语的泥巴在海滩上建造幻影重叠的楼阁流水洗过一颗多愁善感的心脚踏实地,又常常眺望浩瀚星空会将落花还给枝头,将稗草植入稻田将爱情从玫瑰丛中一一拔出会约三两清风,一壶月光与《诗经》里的作者豪放或婉约对酌会像蒲公英那样随遇而安看不到果实,...
宋长宽我慢慢地走进古镇我慢慢地慢慢走进古镇灰瓦的色调如潮一波一波涌来扑面是瓦松的蓝、蕨苔的青突然想起年少时,浸在一汪清潭里乍就发水了岸边芦苇摇曳灰瓦的色调如潮一波一波涌来那种淹没的感觉像夜晚的一颗星沉入深黑的宇宙感受古镇古镇的老街总有一拐一拐的巷...
莫独锁门板斑驳。午阳画过门脚一只蚂蚁,从光线上出发咔嗒一声。镂花的老锁在回忆里颤抖了一下有什么,被往事轻轻锁扣坐在门槛。掏烟,点燃深深吸一口。仰起的脸庞能否令老门,找回久违的时光门头的石块,已松动石屋无言。门一直关着透过门缝,里面,漆黑一片那双落...
王东照引子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名字包括白河——当水神戏剧般地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更远的地方,她们失散的儿女正以逆流的方式,回归南阳一浓雾再一次吞噬白河的发梢整个水域开始折叠几座尖锐的岛屿只剩下一点绿霧在升腾,鱼虾在下沉河流的形状,弯曲,怪异,蒙着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