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
《躬耕》是河南省南阳市文联、南阳市作家协会主办的一家文学刊物,创刊于1978年,原名《南阳文艺》,1982年改名为《躬耕》。创刊20余年来,一直潜心兢业以培养扶植南阳文学作者、发展南阳文学事业为己任,一大批中青年作家经由《躬耕》走出南阳,走出河南,走向全国文坛。
文集访问量: 11177 次
音乐列表
李永普一撮茵陈改叫青蒿我到来时,茵陈在坟丘出头不久,白绒毛附着的绿叶嫩嫩找回清明的颜色。它在生命的嗅觉里,淡淡散发农历的药香,但不具备我此时需要的疗效。生命与非生接诊的偏方,需要一场雨水作为引子,需要烟火,灸热血脉里的疼痛。我庆幸从眼下一座坟丘开...
赖咸院1去坑背村的人,不是亲人就是走亲的人,他们向往大城市见过灯红酒绿当一株稻穗成熟的时候一些人回来了,另一些人回不来,他们还在外面打拼活在疲惫中,并在疲惫中想念着坑背村对于家乡的只言片语他們牢牢记在心里他们渴望稻穗可以将他们拉回日渐远去的眼光中...
那女绿萼梅用了三个年头来看梅。梅是梅城公园的绿梅,叫绿萼梅,取它的萼绿花白,小枝青绿。除却绿梅,梅城公园多的是数不过来的红梅,红梅妖娆多情,红的晃人眼。前些年,也还随人去塔子山看过梅,也是红梅居多,不过那时我的人和东风一样毛躁,赏梅少,玩闹多。红...
孙丽丽惊蛰,春天的开场白惊蛰一到,雨来了,小草醒了,睡在泥土里的虫子也醒了,泥土下开始涌动生命的节奏,清冷沉寂一冬的田野,浮动起春的气息。阳光明亮起来,自然界的一切渐渐有了生气。冬日灰暗的天空渐行渐远,蓝天白云,把天空衬得那么澄澈深远。大地,远山...
郑胜利母亲去世已经整整二十年了。每每想起母亲的一生,眼中就是一片湿润。那是在煎熬中的忍耐和在困苦中的挣扎!正是有了母亲的苦苦支撑,才使我们兄妹几个在苦难中成长起来。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特殊原因,我们一时丢失了父亲。那时我只有五六岁,下面两个妹...
王育潮(一)春来了南阳的春天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立春最早,中国民间早就流传着接春的风俗。习俗也因地而异:“鞭春牛”“竖春树”“瞌春菜”。在南阳,起庙会更是热闹非凡,那人山人海的镜头始终是老一辈津津乐道的话题。回想起来,我也是前年春...
徐玉向鲍家沟如一条细细的线,一头扯着曹山,一头牵紧淮河。故乡徐郢就是这细线上纠缠许久的一个小小结儿。记忆里仅有的一次大水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那年夏天,特大暴雨连续下个不停,仿佛天空漏掉了一角,淮河的水持续上涨,终于攀上了大坝,风一吹浑浊的...
王喜成白梅只要一看见东城,就扑上来把菜刀架在他脖子上,逼他交出那个红皮箱。一张丑陋不堪的脸,从嘴里喷出腥臭的气息,不用刀砍他都要窒息了。儿子跑上前抱住白梅的腰,儿媳把他推到门外,让你住那边,干嘛非要回来!河西新区还有一套单元房,住那边成了孤家寡人...
枣红马封林手握方向盘,在盘山公路上转过了一个弯,又转过了一个弯,他眼前出现一段绝险的挂壁公路。他用左眼瞄了一下绝壁下的风景,各种各样的树木郁郁葱葱,勃勃生机,太美了。山溪潺潺流动,各种鸟儿追逐嬉戏。他看不到山溪的水底有什么,但肯定有鱼啊。他很羡慕...
马学全太阳下山了,街上的路灯亮了。结束一天的工作,夏尚斌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家里没有尤婷婷的身影,显得空旷而又冷清,使他的心里也空荡荡的。他懒得开灯,尤其不想看到被水浸泡后的斑驳墙面,那一道道水渍,仿佛蹩脚画师涂鸦后留下的痕迹,更像是留在他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