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7788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谢汝茉
  • 落红飘雪
  • 牧雪吹箫
  • 宁星
  • 俊男
  • 梦乡醉哉
寂寞飞云洞 2023-11-09 08:48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身影留在黄石的,唐朝著名文学家元结是其中一个。这位受到同辈杜甫、后世欧阳修敬重的人,曾经生活在飞云洞的史实,却一直只能出现在地方史志上。飞云洞龟缩在黄石黄荆山脉的回山的皱褶里。落日黄昏,朱期昌仿颜体书写的《异泉铭》碑刻、宋代抱犊...

浏览全文 阅读(30465)
西湖,缱绻千年 2023-11-09 08:48

■绿莹莹的西湖,风也千年,雨也千年,夕阳箫鼓亦千年。千年的美丽,千年的惆怅,和诗歌一起才思锦绣,和爱情一起悲欢离合……似乎是天国的爱神与文艺之神有一面爱的碧玉盘,玉盘贮集的情思与爱太多,神祇纤指一软,这盘便旋落人间,坐定为西湖。因而,西湖,爱情的...

浏览全文 阅读(30538)
愁 屋 2023-11-09 08:48

■1方言,是通往故乡的一张名片。我的家乡鄂西北南漳,很多方言别具特色。比如弟弟,南漳话叫“兄碗(娃)儿”,大弟弟叫“大兄碗(娃)儿”,小弟弟叫“小兄碗(娃)儿”,小时候玩捉迷藏,南漳话叫“藏猫儿”,找的这个找半天找不见,藏的这个出来说,我“斗(就...

浏览全文 阅读(30529)

■立秋,譬如一种交接仪式。夏天还没退场,它得把秋天扶上马再送一程,亦所谓“交秋”。交秋十天遍地黄。秋收在望,暑假也在繁忙的秋收中结束。开学前半个月最要紧的事是趁秋老虎的火热,赶紧把田里的谷子打回来,守着晒干,颗粒归仓。稻草和玉米梗烂在地里无所谓,...

浏览全文 阅读(30444)
我的老师李应松 2023-11-09 08:48

■一李应松是老三届毕业生。十六岁那年,他怀揣兴教梦想,踏上了村办学堂的三尺讲台。学校的前身是一座庙。教室狭矮而昏暗,讲台由泥土垒成,凸凹不平。教室里坐着四十多名孩童,衣服补丁打补丁,头发蓬乱如鸡窝,坐不像坐样,站不像站样。李应松步履轻盈地走到黑板...

浏览全文 阅读(30459)
为水所殇 2023-11-09 08:48

■当我打算写一篇以苦夏、洪水、城市为背景的小说的时候,我习惯性地点燃一支烟,在脑海里快速搜索了一些与此有关的地方,还没等最后一缕烟雾散尽,我就选择了武汉。身在武汉或对武汉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如果没有炎热的夏天,武汉的知名度至少要减少三分之一,如果...

浏览全文 阅读(30457)
山村老兵 2023-11-09 08:48

■幺爷幺爷是我父亲的弟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玉美,玉是辈份,美是名字。父亲兄弟三个,按照乡下规矩,成年后要取大号(大名)。爹爹在而立之年饿死,守寡的婆婆便去请教乡绅玉鄂。老先生是状师,耿直清明。思忖爹爹良善,婆婆贤惠,其子女自然才德兼修,福泽乡邻,...

浏览全文 阅读(30461)
空 盗 2023-11-09 08:48

■“那栋小区只剩一家,我们的狠人去了两次都没拿下,简直是奇耻大辱!居然有家伙怀疑那个女的有某种特殊能力,什么时候进去她都晓得。”“么鬼?”“很普通,单身女人、有过短暂婚史、离异无孩、做小本生意,老弟,你有兴趣吗?”“交给我。”“对了,还听说这人有...

浏览全文 阅读(30381)
星 星 2023-11-09 08:48

■“十月十六,寒婆婆捡柴”,是江汉平原上的一句乡谚。据说很久前,这天叫“拾柴节”。“拾柴”此去无暖日。节令由此进入隆冬。大约这节日与农时贴得不紧,是闲节,如今就没了。过了这天,地上的枯草就盖上白幔子般厚厚的霜。一些春、夏、秋,轮番张着花蕊的植物,...

浏览全文 阅读(30391)
8802快乐群 2023-11-09 08:48

■一刚办完报道手续,我一进电梯就遇上了李建国。他一把握住我的手,那热情劲儿让人受宠若惊。多年没见,也没少在同学群中看他晒照片,多是高大上出境游的片片,但见到真人,我还是惊异于他身材的完美。都五十的人了,除了眉毛比年轻人略长,身上一丝赘肉也看不到。...

浏览全文 阅读(30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