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汉1齐泽克在一篇文章里列举了这样一个实例:2010年春天,冰岛的火山喷发产生的云团导致了绝大部分欧洲航班停运——这提醒我们尽管人类拥有改造自然的能力,但其依然不过是地球行星上的另一个现存物种,言外之意,人类永远都是在自然的牢笼之中,在适应中改...
■梅朵一二月,仿佛是时间的火车头,充满了“泪水的燃料”,它会是一种开启。春天,整个大地在哭泣,诗人的墨水也在哭泣。死亡的影子从天而降,接走了被病毒击中的病人、逆行而上的白衣天使、拼杀在前沿阵地的医生……在悲剧降临的国度,人们仿佛是一只“被一道强光...
■方观生一、《生死场》中女性的物化关于《生死场》中女性的物化问题,何灵秀曾于《论〈生死场〉中女性的自我物化》一文中深入剖析过女性物化的表象及其根源,认为《生死场》中的女性“忽视自身价值、屈服于男性价值观而受压迫”,具体表现在“对悲剧命运的认同”“...
■桑大鹏《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此诗意蕴饱胀,极有趣味:既写良人为国远征;又写玉人在家守望。你可以看到夕阳暮霭下牛羊款款走向牛栏羊圈,鸡鸭在喧哄声中从豆棚瓜架向...
■刘波一个人的职业可以影响他对世界的看法,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其思维方式。就像很多诗人并非专事文学创作,他们大都有着自己安身立命的职业,而诗歌只关乎兴趣爱好,能支撑着他在事业之外的精神生活上过得更充实,更有质感。这种非专业状态的写作,我一直认为是...
■杨超高很长时间以来,现代性都是一个很时髦的词语,也成为中国文学——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批评——的基本方向与准则,然而,现代性难以说是一个最恰当的文学评价标准。近年来,已经有不少学者开始质疑现代性,比如“别现代性理论”,但大多数的质疑仍然是沿用...
■王朝军梁衡,是写散文的。这是中国读者提到这个名字时的基本判断。在这个判断里,梁衡的散文作品与他本人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异。也就是说,当我们向梁衡表示敬意时,我们的感官已经被他所编纂的散文世界占领。——在我们的想象中,梁衡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
■刘艳熟悉严歌苓和严歌苓创作的人,大致知道,“穗子”是一个严歌苓将自己自拟于作品中的“自己”。这个“穗子”在她自己看来,是一个形而上的严歌苓——既是基于严歌苓的、有真实的严歌苓的部分,又是一个有着虚构成分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这个穗子的形象很特别,...
■蒋韵(受访者)舒晋瑜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王德威曾对蒋韵《行走的年代》有过精准的评价:“蒋韵关心的是诗,写的却是小说。如何处理抒情和叙事之间的张力是她着墨最深的地方……她自己何尝不就是一个诗的地下工作者,就着写小说的掩护,发送讯号,找寻当年失散...
■李兴阳中国乡村伦理道德的失范,在新世纪乡土小说的日常生活叙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贾平凹的《秦腔》、阎连科的《丁庄梦》、李佩甫的《羊的门》、关仁山的《麦河》、孙慧芬的《上塘书》、林白的《妇女闲聊录》、杨争光的《老旦是一棵树》、夏天敏的《牌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