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丛刊》2019年第二期“武汉作家专号”小说卷有两部中篇、八部短篇,可以说是武汉地区中短篇小说的一次集束式展览,这些小说风格各异,各具特色,可圈可点之处甚多,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武汉中短篇小说的总体水平和风貌。一著名作家铁凝说过:“长篇小说写命...
■吕永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毅然舍弃集团公司副总兼饭店老总的位置,应聘到报社当副社长、副总编,这一切均是因为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吕永超说,选择文学即意味着清贫与苦痛将会伴随一生。而“清贫与苦痛”,正是吕永超写作的动力之源与记忆之源,也是精神之源。吕永...
■2018年,当湖北诗人们意识到,以诗歌的方式向这个时代发出问候,会显得多么理想主义,同时又是那么虚幻而悲壮。多年之后,我们再度想起2018年的湖北诗歌,即便不需要通过记忆来还原现场,仍然有那么多声音在穿越欢笑、疼痛与日常生活的点滴后,回响在荆楚...
■1992年春节临近,接到潘凯雄打来的电话,问我回不回湖北。潘师兄的一向诚恳而又略带提示性的语气,我不陌生:“广东《当代文坛报》的陈志红要篇重头稿件,我春节回武汉没有时间,你代劳一下。”临了还叮嘱上一句:“要有份量哦!”师兄的吩咐,自然不敢怠慢。...
■喻之之不是“与时俱进”的作家,她无意于将自己的写作归置到时潮之中来寻求简便可行的定位,也不主动标示自己对于某种中西写作传统的继承与趋时随势的化用,以显示自己在文学谱系中的可视化坐标,或者汲汲于让“时代性”、时代发展的进化论在创作中被完美诠释。她...
■一、“距离”的发现要从整体上理解谢络绎的小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她的每一篇小说在题材或主题上都不相同,而且涉猎的范围相当宽广。譬如仅在《到歇马河那边去》这部中短篇集中,所收录的作品就涉及亲密关系障碍、情欲逾矩、中年危机和底层恐慌等多元角度。即...
■张作梗可能是当下中国诗坛少数的“自由人”之一。他一方面不受体制内各种规矩的约束,可以较为自由自在地思考和遐想,另一方面又必须通过自身的辛勤劳动以谋取生存的基本条件。这就造就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一大特色:诗思的自由翱翔和较为充分地体现了他的生存状...
■张作梗,本名张海清,偶用笔名庞贝、庞十九贝。祖籍湖北,现居扬州。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以诗歌为主,近期兼及随笔、文学评论的写作。作品散见国内各大报刊。有诗入选多种选本,部分作品被译介海外。获《诗刊》2012年度诗歌奖、首届反克诗歌...
■李文钢:您最近发表的长诗《蹈海索马里》,塑造了一个当代维和英雄张楠烈士的形象,和一般的英雄事迹书写很不一样,能否谈谈您在创作这首长诗时的想法?王久辛:张楠不是一个有很多英雄行为的那样一个英雄,那么怎么突出这个英雄,我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张楠烈士...
■应该说,《大树小虫》延续的还是“烦恼人生”的主题。即是说,不论哪一个阶层,何种身份,贫穷或者富有,健康或病魔缠身,他们的人生皆是烦恼不断,忧虑频仍。这似乎是池莉恒久的关心的话题。这一主题,还可以用一句中国流行的老话形容,那就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