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汕头大学主办,是中国内地首份专门发表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作品和评论的刊物。杂志创办后,立刻激发了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爱好者极大的创作及研究热情,纷纷争先恐后投稿,其中不乏一些潮汕籍海外华侨华人创作的有关家乡的作品。
文集访问量: 5591 次
音乐列表
王晓梅肖红摘要:古龙是中国新派武侠小说三大家之一,其作品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译介至日本。为切实了解古龙武侠小说在日本的翻译与接受情况,本研究从古龙武侠小说在日本的出版情况、日译本书名的翻译策略、副文本特征、翻译动机、日本YouTube网站的观...
刘岩李苇婷摘要:沈从文是中国现代作家的代表之一,其文学作品海外译介较早,自20世纪上半叶起不断译介到日本。为全面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情况,本文从沈从文作品的日译本调查、日本《朝日新闻》对沈从文的报道、读者视阈下的沈从文作品接受以及...
何振摘要: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馆藏抄本《徂徕先醒杜律考》是日本江户时代大思想家、蘐园学派创始人荻生徂徕以《杜律集解》为底本,注解杜甫律诗的抄录本。因书前有“杜律集解序”以及书末有“杜律集解卷之下终”等字样,被国立国会图书馆误作《杜律集解》,以致湮没...
吴泰松摘要:王鼎钧在散文创作中既注重对散文文体的探索,又善于在散文中表现现代主义的精神。一方面,他在散文“横的移植”中融入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从现代诗、现代小说中汲取艺术养分。同时在散文写作中加入诗歌的想象、小说的事件和戏剧的张力,既革新散文...
吴俊熹摘要:台湾旅美作家於梨华在其几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成果颇丰,但由于“留学生文学”这一极其鲜明的标识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作家及其作品的复杂性,有关於梨华小说家庭书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於梨华小说的家庭书写主要表现在婚恋关系、代际冲突、国族母题几...
刘真万燕摘要:在张爱玲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异域元素与本国元素的并置,尤以1942年至1945年间的创作高峰时期为盛。她身处天津租界、上海租界和英属香港殖民地等华洋混杂交错的地域中,亲历中西旧新文化糅杂异变的时代,创造出大量异国男女的婚恋故事和生活片...
靳一凡摘要:作为二十世纪后期备受英国文坛瞩目的华裔作家,兼有英港血统的毛翔青在其跨世纪的文学实践中呈现出从族裔性到世界性的变化。他生活在伦敦时出版的早期作品从后殖民视角再现了英国与香港间的微妙关系,以文化喜剧的方式回应了主流社会贴在他身上的“中国...
摘要:?“乡愁叙事”是一种承载情感与记忆的空间叙事。基于不同的空间意识,台湾当代文学的“乡愁叙事”呈现出复杂的图景。当下,传统“家国叙事”的情节框架在台湾受到挑战,余光中《乡愁》文学场的重心已经迁移到大陆,主要用来满足大陆读者的文化想象与情感认同...
陈冉涌摘要:对东亚近现代史的批判性思考是贯穿陈映真(1937-2016)创作生涯的核心主题,表现之一便是他对于台籍日本兵的关注。台籍日本兵不仅集中体现了台湾战前战后历史的种种复杂性,对这一群体的评价起落,也集中展示了战后亚太地区多边政治势力的运作...
摘要:1960年代以降,被归类为台湾乡土作家的黄春明、陈映真、洪醒夫、王拓等的作品对人与土地/自然关系的思考主要着眼于底层阶级(渔民、农民、劳工)为解决生计问题与大自然的惨烈斗争,透过乡间小人物的悲欢喜乐表达了乡村在现代化、工业化、资本主义冲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