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汕头大学主办,是中国内地首份专门发表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作品和评论的刊物。杂志创办后,立刻激发了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爱好者极大的创作及研究热情,纷纷争先恐后投稿,其中不乏一些潮汕籍海外华侨华人创作的有关家乡的作品。
文集访问量: 5596 次
音乐列表
段凌宇摘要:张爱玲一生最剧烈的创伤记忆有二:战争体验和家族记忆,它们也是影响其美学风格和历史意识的主要因素。在《小团圆》这部整理人生废墟的小说里,张爱玲更将其形式化为封锁回旋的结构,借助独特的叙事结构小说表达出了作家与记忆、家族、历史之间万转千回...
路文彬摘要: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小团圆》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盛九莉对于自己30年人生的回忆,回忆极具私人性质。表面看来,女主人公既不属于社会,也不属于家庭,归属感的缺席从头至尾都在困扰着她对自我的处置。然而,也正是这样一种现实情势决定了女主人公自我中心...
王进摘要:旅居英国的女作家虹影在海外华文世界是颇受争议的获奖专业户,《英国情人》堪称其坚持女性重写历史的先锋作品之一。运用相关女性主义理论,探讨性别视域的书写争议与文化冲突的焦虑母题,通过这种渗透历史叙述与文化冲突的女性主体意识来解读虹影式的性别...
蒋述卓摘要:华文行走文学是华人走向世界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其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故乡回望与眷念的民族情结;二、地域文化血脉的精神呈现;三、面向世界的跨域比较;四、审美教育与文化知识传播。论文以一系列华文行走文学作家个案为例,论证了华文行...
赵坤摘要:建筑是最能体现城市形象的一件外衣,形形色色的建筑,其自身的存在形式及彼此间的组合方式,都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时间、空间、形态的构造。在不同时期的香港文学城市想象中,许多作家从自身以及城市意识的角度对香港建筑给出了自己的解读。从建筑视野出发,...
饶芃子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今天,“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教学工作研讨会”在风景如画的武夷山开幕了。朋友们克服三伏天的酷暑,几经周折从各地前来与会,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本届会议是由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和福建师范大...
徐州师范大学徐放鸣教授所著《审美文化与形象诗学》于2008年6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共4部分250千字。该书在跨文化的学术视野中考察不同诗学体系的相关命题和范畴,以典型个案来分析跨文化的留学背景对于中国学术的影响,并论及留学生与中国现代美学发展...
《古远清文艺争鸣集》于2009年6月由台北秀威资讯科技公司出版。该书以张爱玲是不是文化汉奸、台港新诗史和重构香港文学史为主线,探幽入胜,既引导读者一览大陆、港、台文坛的另一风景,又从侧面反映了作者研究台港文学的特点与评论个性。(咏義)厦门大学张长...
理论新见女性?政治与历史——李昂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与历史书写关系之考察【马来西亚】金进重构历史与建构文化身份——试论台湾原住民论述的文化策略黄育聪新移民文学探讨怎一个“情”字了得——论严歌苓新移民小说中的情感书写徐凤娟吕红创作特色浅谈——以散文集《...
投稿者注意:来稿凡经本刊使用,如无电子版、有声版方面的特殊声明,即视作投稿者授权与本刊合作媒体进行信息网络传播及发行,同时,本刊支付的稿费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稿费。特此通告。《华文文学》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