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评论
《上海艺术评论》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及海外。以视觉艺术为中心,反映艺术界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成就的图文并茂的综合性艺术杂志。(每期有北京及外地、海外文章,体现上海的包容性,重点为新视角、新作品、新领域)
文集访问量: 8357 次
音乐列表
王艳云杨宁安创新和包容是海派电影的重要特点,通过分析《大城大楼》《1921》《八佰》《爱情神话》等影片,指出近年来海派电影展现出的人民上海、红色文化和市民精神等城市形象和文化特质。这其中既有海派电影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淬炼出的文化内涵,也有优秀传统在...
黄望莉毛旭峰在考察“影戏观”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其影像来源和理论资源都与上海电影史有着无法分割的关系。海派电影的形成过程逐步完善出一个“超稳定”叙事系统,也就是“影戏观”。其后,围绕着这一学术观念,中国很多学者给予了更多的补充性论述。随着华语电...
主持人:陈犀禾上海是中国早期电影和进步电影传统的发祥地。在1949年以前,上海电影建立了一种强调人道价值和描写现代城市生活的成熟的现实主义传统,出现了许多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这些电影的主人公通常是城市平民、普通知识分子或劳苦大众,他们挣扎在战...
古人云:“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艺术作品成功与否,不在于题材大小,不在于书写什么内容、采取何种形式,而在于作者体验的深浅和情感的真实流露,在于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海派电影注重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命运和形象,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电影主人公通常是...
01将《道德经》视觉化——反者道之动在西班牙驻华大使馆的支持下,米盖尔·德·塞万提斯图书馆于9月15日揭幕展览“反者道之动”。本次展览是由艺术家SantiagoBarrio山地和蜕山带来的摄影书法联展。《道德经》是中华文明的奠基著作之一,也是全世...
邹信禹摆在剧本杀面前的难题是,是否追求艺术性?如果追求,艺术性与商业性如何兼顾?剧本杀:戏剧抑或是游戏?美国作家阿尔文在他的著作《未来的冲击》中,站在20世纪70年代的此岸眺望新的一个世纪时,曾大胆断言:“我们正在从一种‘肠胃经济’转向一种‘心理...
袁丽20世纪50年代,人民艺术家程十发从而立迈向不惑,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时代巨变,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宣扬的文艺观的引领下,交织着中国画改造的时代艺术争鸣,他的艺术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只有将他艺术语言的形成重置于时代语境之中,才能明晰...
李涵1900年宋庆龄女士时年7岁入上海中西女塾读书。读书期间她参加过童话剧的演出,在剧中扮演公主一角。她饰演的公主形象优美、纯真,受到观众的赞许。这是宋庆龄头一回接触儿童剧。当时她一定不会想到,若干年后,她竟会同儿童戏剧结下不解之缘。宋庆龄作为一...
李亚袁楚晴“上海世界音乐季”经过12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多元文化传播和展示平台。“上海世界音乐季”以习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为指导,以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为目标,通过传...
张警予高森《大城无小事——派出所的故事》(下称《派出所的故事》)是由上海市公安局和上海广播电视台携手合作,东方卫视和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15集全景式警务纪实纪录片。该片立足上海,深植时代,记录基层警务人员的工作实况,反映真实的警民关系,营造良好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