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评论
《上海艺术评论》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及海外。以视觉艺术为中心,反映艺术界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成就的图文并茂的综合性艺术杂志。(每期有北京及外地、海外文章,体现上海的包容性,重点为新视角、新作品、新领域)
文集访问量: 8402 次
音乐列表
夏萍在上海的文化史册上有过一些前辈,为这座城市的文化艺术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们永远值得后人怀念,俞振飞就是其中的一位。俞振飞先生是我国杰出的京昆艺术大师和戏曲教育家,他在20世纪的主要活动基地就是上海。昆曲作为迄今仍然存活在舞台上的古老剧种,是中...
主持人:朱国荣世界上有些事情也真是十分地巧合,比如东方的海派绘画与西方的印象派绘画像是约好了似的同时在19世纪中叶问世,而两个画派的名称当初也都带有轻蔑讥讽之意,就连推举画派领头人的做法也是如同一辙。赵之谦被奉为“海派”的开拓者,但据有明确记载的...
朱刚上海开埠,商贾辐辏,文人云集。根植于江南文化的海上美术,直面外来文化冲击,在各种新与旧、中与西、雅与俗等艺术的碰撞、杂糅、嬗变、交融和发展中,孕育了独特的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特质的海派美术。海,不仅是地处长江入海口,更在于是它的精神格局、文...
朱国荣19世纪中叶,东方新兴的港口城市上海正处于一个政治变革、社会转型、中西方文明冲突与融合的巨变时代的中心。“自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于上海一隅,而以砚田为生者,亦皆踽踽而来,侨居卖画”上海开埠、租界的形成,商贸繁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吸引了江南...
洪健上海,一座独特而有魅力的城市,起源于农桑文明,却在近代的历史进程中,因贸易开埠、经济交流、多元文化等因素,逐渐演变成为一座国际化的摩登都市,而代表着这座城市文化的海派绘画由此孕育。作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的重要篇章,“海派绘画”其实并没有一个共...
项苙苹引言上海,一个海纳百川、多元交融的城市,是中国也是世界的大都市。正如许江老师曾感叹的:放眼黄浦江,一边是富于殖民色彩的万国建筑,另一边是现代风格的摩天楼群,没有比这两道夹江相望的历史天际线,更能说明一个都市的发展和变迁,更能引发人们的种种联...
《上海艺术评论》编辑部(文中简称“评论”)李向阳(文中简称“李”)评论:1996年第一届“96上海(美术)双年展”的主题“开放的空间”非常好,因为当时国内首先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对“当代艺术”的认识,也就是大家还停留在媒介上考虑问题……比如第一...
苏金成至少从21世纪初开始,当我们谈到上海美术的现状,普遍认为上海美术的整体状态和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地位非常不匹配。这种看法,不仅仅是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大部分艺术家与理论家持此观点,更多的是站在上海以外的艺术界的同行们,几乎无一例外持此观点。当...
李晓峰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抽象的上海》,主要指涉的是上海与抽象艺术乃至与抽象的关联。的确,谈到上海现当代艺术,肯定离不开抽象艺术,甚至往往还是核心。由此,谈中国现当代艺术,也肯定不能离开上海抽象艺术,而且,它们之间还常常构成了耐人寻味的互...
海派书画一代开宗立派者吴昌硕先生曾在《勖仲熊》一诗中有言:“……山水饶精神,画岂在貌似?读书最上乘,养气亦有以。气充可意造,学力久相倚。”所谓“养气”与“行道”,指的是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这与读书勤学的修养是不容分开的。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这两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