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评论
《上海艺术评论》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及海外。以视觉艺术为中心,反映艺术界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成就的图文并茂的综合性艺术杂志。(每期有北京及外地、海外文章,体现上海的包容性,重点为新视角、新作品、新领域)
文集访问量: 8449 次
音乐列表
11月初,李泽厚先生去世了。他的《美的历程》影响了一代人,也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学界的一个标杆。李泽厚的美学思想想必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想说一说他的著作里另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那就是“儒道互补”。百家争鸣之真意并不仅仅在于大家各自表达观点、建立学术...
9月7日,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美术馆、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共同主办的“中国美术馆国际交流系列展:同一梦想—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美术作品展暨妇女儿童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上海合作组织...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曲协组织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曲艺作品征集”活动,共征集到370个曲艺作品,经过认真审看,从中遴选出107个优秀作品。自2021年5月25日开始,《曲艺》杂志融媒陆续将其中部分优秀曲种的作品进行网...
高校博物馆,高校与博物馆的天然“血缘”西方“早期的博物馆亦是大学,或者说大学也是博物馆”。1自1683年位于牛津大学的阿什莫林博物馆这一世界上第一所近代公共博物馆的建立,就注定了高校与博物馆之间不可分割、紧密相连的“血缘”关系。世界上许多著名高校...
第一届全国美展和上海的不期而遇,既有时代的特殊性也有城市的独特性。这些社会和历史因素在城市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挖掘其中核心的文化内涵,民国时期的上海可以说是“开放性”的代名词,聚集了大量的有识之士,带动了国民的文化、艺术...
张云乔是近现代革命美术史中具有代表性的洋画家之一,深具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本文从张云乔早期为民族存亡而奋斗的美术创作实践、积极投身早期进步电影美术与设计、弃艺从“商”的实业救国路径三纬度进行梳理分析,还原张云乔的艺术素养、精神品格和爱国主义...
上海几代美术家在我党发展的各个重大历史时期所创作的红色经典作品,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重要价值阈。这些优秀画作既是反映党史、国史、军史的文化载体,也是传递中国正能量、凝心聚力再出发的教育媒介。保护好、利用好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是上海传承革命...
上海美术家是海派文化脉络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可以说,从近代到当代,上海几代美术家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各个重大历史时期所创作的经典作品,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重要价值阈。以建党百年为契机,以“群体”“人物”“城市”为切入,以文化传播为视角,本期...
只要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这类题材得到有创意的开掘,那么,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宝藏,将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类節目,就不再是梦想。近段时间以来,在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批以优秀...
《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一部由叶君、萧寒执导,为庆祝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而拍摄的文博类纪录片。虽然,2016年初这部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CCTV-9)播出时反响并不热烈,但被搬上bilibili视频播放网站后,“视频点击量超过200万,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