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评论
《上海艺术评论》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及海外。以视觉艺术为中心,反映艺术界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成就的图文并茂的综合性艺术杂志。(每期有北京及外地、海外文章,体现上海的包容性,重点为新视角、新作品、新领域)
文集访问量: 8454 次
音乐列表
刘九洲因为一直在研究艺术史,也见过海内外博物馆与私人收藏的很多古代书画真迹,所以,编辑约请我写一点关于书法教育的意见,我就不揣冒昧,简单表达一下我的看法。当前的书法教育,首要的问题,还是应该进一步明确“认识书法史”与“如何写好字”的关系。以往的教...
傅军一个世纪以前,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说”。他认为美育有助于德育、智育与人格的完善,美具有超越性与普遍性,且只有美才能让中国人摆脱功利和物质主义。因此,他极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说”与“美育救国”。同时,在他任职教育总长期间,颁布了德育...
艺术教育在人的发展、社会进步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柏拉图认为:艺术应成为教育的基础。可以说,不重视德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道德水准;不重视智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认知水平;不重视体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身体健康;而不重视艺术教育,损害的则是一...
徐子芸本文以新天地的光影艺术为例引发更深度的思考,探究公共艺术如何再度引燃产业综合体的活力?如何通过公共艺术激发城市和商业的想象?什么样的运作机制可以让城市级的文化项目持久发展?“场景营造”与“场域制造”文化的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存在着一定对抗关系...
齐玉丽“新类型公共艺术(NewGenrePublicart)”理念首创于美国艺术家苏珊·蕾西(SuzanneLacy),这一理念并不是某种意义上公共艺术的替代者,而是公共艺术的实践发展到今天所进入的一个新阶段。“社区花园(communitygar...
马琳本文以上海大学博物馆“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特展进陆家嘴东昌新村社区展为例,通过博物馆公共教育进社区、社会动员与居民参与、再从社区到博物馆几个方面,探讨博物馆与社区参与的模式和对双方的影响,并对博物馆与社区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思考。“三星堆:人与...
近年来,不管是博物馆还是公共艺术与社区的关系日益密切。2001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就是“博物馆与建构社区”。在国内,关于博物馆与社区关系、社区博物馆也被广泛的讨论。对于博物馆来说,博物馆教育的重要动力是社区参与。而公共艺术不仅在城市的审美建设中至...
徐明松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被重新检視并解构,消弥城乡差别的一体化建设与保护乡村人文肌理和自然资源的相互砥砺,在互联网文化和经济形态转变的作用下为乡村振兴实践提供了强大动能和契机(美丽乡镇、新农村建设、...
王南溟魏佳琦周美珍欧阳婧依2021年4月25日,首届“2021社会学艺术节论坛”在浙江省三门县横渡镇横渡美术馆举办。本次论坛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耿敬与“社区枢纽站”创始人、批评家王南溟联合策划。论坛围绕“流动于城乡之间:一种观察与实践”这一主题...
范迪安“横渡之春:社会学艺术节”在浙江省三门县横渡镇举办,是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次新的实践。值此论坛开幕之际,我谨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表示热烈祝贺!向论坛策划人耿敬、王南溟先生致以敬意,向参加论坛和艺术活动的各位学者与艺术家致以问侯!今年是“十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