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评论
《上海艺术评论》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及海外。以视觉艺术为中心,反映艺术界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成就的图文并茂的综合性艺术杂志。(每期有北京及外地、海外文章,体现上海的包容性,重点为新视角、新作品、新领域)
文集访问量: 8464 次
音乐列表
建党百年之际,当主旋律作品井喷式呈现,“红色题材如何收获观众”也愈来愈成为一个问题。毫无疑问,《觉醒年代》以其出色的文学质感、艺术品格和思想深度俘获了许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心。其后续效应更加发人深思:剧集播出后,龙华烈士陵园摆放着鲜花,以及“...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这是当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精神领袖陈寅恪的名言,成为一代学者的精神标杆。革命前驱者们和烈士们的精神与灵魂也铸就了我们的民族之魂,这是一个觉醒的年代,伴随着第一声呐喊,于是有了千千万...
郑荣健从京剧《北平无战事》到新版改名为《换人间》,这期间走过了五个年头。咬定一部戏,用上海京剧院自己的话说,七搞八搞,没完没了。这样的执着,是不多见的;这样的笃定,很能看出一个戏剧院团的自信和努力,也可见这一题材可供挖掘的丰富内涵以及所蕴含的独特...
周云汇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今年恰逢党的百年华诞,风正帆悬、破浪远航,“上海文化”品牌建设成效初显、熠熠生辉。盘点近年来上海的主旋律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可以清晰看到,自2016年中共上海市委第11号文提出“力争在5年内...
罗馨儿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中强调: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
钟海清当今剧坛上,至少有三个不可忽略的创作要素影响着我们的戏剧创作:一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文化传统,二是西方人文主义的现代文明,三是表现共产党人的红色经典。很多红色经典也被改编成为观众所喜欢的舞台作品,像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可以说,红色题材的戏...
吴凌云上海杂技团与上海市马戏学校联手创作了红色主题杂技剧《战上海》,这是海派杂技对红色文艺作品的首次探索,也是在忠于史实的基础上,艺术地再现了上海解放战役的过程。为更好地解读杂技剧《战上海》,本刊记者采访了上海杂技团团长俞亦纲(以下简称“俞”),...
王建华坐在上海马戏城的会议室里,看着他们晋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带回来的杂技剧《战上海》的录像,当丰碑耸立,洁白的和平鸽迎着曙光飞来,稳稳地站立在丰碑的顶端,观众席内爆发出如潮的掌声。我的内心再一次被这座英雄的...
杜竹敏日前,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创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展演季”集中了上海13家文艺单位的14台新创舞台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中包括三部“龙华”题材作品,分别是文慧沪剧团的沪剧《早春》、上海戏剧学...
忻颖奏响时代最强音,谱写时代新华章。2021年,在迎接和庆祝建党百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上海文艺界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积极担当作为,传承红色基因,推出了一大批以“建党百年”为主题的舞台新创作品,种类涵盖音乐、舞蹈、话剧、京剧、昆剧、沪剧、越剧、淮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