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评论
《上海艺术评论》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及海外。以视觉艺术为中心,反映艺术界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成就的图文并茂的综合性艺术杂志。(每期有北京及外地、海外文章,体现上海的包容性,重点为新视角、新作品、新领域)
文集访问量: 8495 次
音乐列表
吴丹妮今年是昆山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的第二个年头。在38天的展演期内,来自全国20个省(区、市)112个剧种的118个代表性剧目接续上演。8月26日下午,在宏鑫文体中心剧场,我观摩了“四川省折子戏专场”演出。相较于大戏的浓墨重彩,我更喜欢...
顾颖我对秦腔有限的认知来源于那句“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的网络俗语,以及近年来,一些艺人将秦腔与流行说唱相结合,名之曰“本土摇滚”的电视制作。但作为南方人,对于这类“吼”唱,除了惊愕于他们的嗓门之高,表演之声嘶力竭,实感无福消受...
杨子连续三年对百戏盛典的操办,将为昆山市积累一定的文化品牌效益,在文旅融合视野下,作为一个年轻的品牌,百戏盛典在资金来源、演出空间形态、运营模式、传播渠道、观众拓展等方面,还有很多可能性。2018-2020年3年展演期间,以政府为主导,主办方对参...
孙海翔作为民族文化宝藏的中国戏曲,历经时代变迁与社会变化,曾抵达过艺术形式的巅峰,为万众瞩目;也曾沦落下滑,几脱离主流视界。沉浮中的前行与曲折中的发展,成就了戏曲活态展现社会生活与表达人情世故的中国方式,也成就了戏曲的多样化形态。时代发展到今天,...
2018年起,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文旅厅主办的戏曲百戲(昆山)盛典(以下称“百戏盛典”)以“汇中国百戏展戏曲新颜”为主题,计划用3年时间将全国348个戏曲剧种的经典剧目(折子戏)在昆山市进行集中展演。2018年,在43天时间里共演出来自3...
蒋薇丝竹乐是我国民族器乐合奏形式的主体,以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为基本编制,江南丝竹是其中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乐种之一。江南丝竹风格优雅、曲调婉丽,既富有江南秀美之风,又尽显都市灵动之韵,是江南文化的音乐阐述,2006年6月被认定为上海市的第一批国家级...
钱张帆在广大民众尚未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自觉了解和深入认识的现状之下,传播普及可以视为传承的前站。通过传播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走入民众视野,是营造良好传承社会环境的重要一步,而年轻人群,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群体对于非物质文...
立法,需要深度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文化特性和内部规定性,结合现行立法制度,切实探究当下语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经济角色及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经过16年的探索性保护之路,“非遗”似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最被热炒和饱受众议的词汇了。虽然,以官方号召...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活态传承实践,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個乡村乃至一个社区的生活方式,其传承的最终目标是让其回归民众的生活。以立法形式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探寻立法过程中与现实不符的部分,以乐观而富于现实可操作性的思...
谈洁“上海三部曲”深刻浓郁地表现出彭小莲导演对家乡上海一往情深,她创作的一系列以上海为题材背景的电影作品,承袭了上海电影的海派文脉与现实传统,并将家族史融入电影书写,通过现实描写和个体记忆的融合还原社会心灵史,传达了导演对于现实生活和历史记忆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