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评论
《上海艺术评论》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及海外。以视觉艺术为中心,反映艺术界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成就的图文并茂的综合性艺术杂志。(每期有北京及外地、海外文章,体现上海的包容性,重点为新视角、新作品、新领域)
文集访问量: 8502 次
音乐列表
上世纪30年代,上海就成为了文化人才密集、文化事业繁荣之地。上海独有的“海派”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开拓的精神享誉华夏内外。随着上海近四十年来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文化艺术更成为城市内涵的提升及驱动的价值目标。此次展览秉持“艺术兴市”为理念,旨在推介...
新金陵画派形成迄今已有六十余年,它浓缩了建国后中国画发展的跌宕起伏,同时也为江苏中国画的价值取向与实践路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环境的巨大变革对文艺思想乃至艺术创作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对新金陵画派乃至整个中国画的发展带来更...
“张桂铭艺术大展”9月4日—9月22日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以张桂铭为个案,呈现了其变革前后的艺术作品,其中不乏代表作,如其早期获得全国美展铜奖的《画家齐白石》。展览共分为三个单元:研磨、参修、融成。“研磨”单元侧重展现张桂铭早期的水墨人物...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刘海粟美術馆和长三角美术馆协作机制成员单位联合举办的“红旗漫卷:长三角地区美术馆馆藏及推介主题美术作品展”于2019年9月29日在刘海粟美术馆开幕。回顾新中国以来的美术史,就是以视觉形象认识、理解和表达新中国的...
许仁豪《天堂隔壁是疯人院》是喻荣军于1997年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素材转化而成的自由创作,如同剧本原名《无所顾忌》所指涉,剧本的人物虽然还是有写实表演的动机和对白,但是符号化的设定让情节的编排自由跳动串接,语言和对话的功能已经不再单纯服务于情节逻辑的...
朱恒夫人的生和死,本是自然的规律,可人总是喜生而惧死。作为哲学的儒佛道都讨论过死亡的问题,但中心点都是顺着人们怕死的心理而言的。儒家告知人们,死亡并不可怕,只要成仁合义,就是死得其所,价值重于泰山;道家认为“生死齐一”,生与死,都要顺其自然,生也...
胡晓军一七月中旬,去了一天苏州。就在曲径幽亭、茶香弦音中,听苏州友人闲谈姑苏旧事,其中便有沈复及其《浮生六记》。可巧的是,就在前个晚上,我在上海大剧院观赏了同名的昆曲。戏一开场,芸娘已经仙去,空荡荡的舞台上只有桌椅一副、春凳一只、灯台一座、沈复一...
黄健君当下,从国家层面上都在探索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文化产业与历史文化名城联系密切,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绿色GDP时代的到来,以文化推动城市发展代替矿产资源推动城市发展,在艺术创作领域里,应挖掘当地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城市文化品牌建...
韩爽一每年7月,戏剧的热火总是点燃着法国南部小镇阿维尼翁,而在今年,百年不遇的欧洲历史高温侵袭法国,恰巧与第73届阿维尼翁戏剧节的激情和骄阳撞了个满怀。本届戏剧节以“奥德赛”(LOdyssée,《荷马史诗》)为主题,探讨现代社会的颠沛流离、难民潮...
曹俊沪苏两市,自古一体。明代以前,苏州即为江南重要的行政中心。著名学者李伯重先生认为:“明清苏州的城市是一个以府城为中心,以郊区市镇为外延的特大城市”。清代康雍乾三朝名臣孙嘉淦在《南游记》中写道:“居货山积,行人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语其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