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杂志,创刊于1985年元月,是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对联艺术半月刊。作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刊,杂志创刊20年来,一方面及时传达学会的声音,指导全国楹联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方面致力于对联艺术交流、更多还原。
文集访问量: 11552 次
音乐列表
□国元令意境常常是人们检视楹联作品优劣、高下的依凭之一,也是许多楹联作者所追求的重要目标。那些具有华美意境的楹联作品,读者可以从字里行间领悟作品主旨,体会作者用心,从而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在情感上达到融合,在精神上获得愉悦和美的享受。所谓的『境』,...
□张国良长期以来,五、七言对联由于它的短小精悍倍受联界重视。然而,更加简约宏深的四言联却受到了冷落。甚至有的对联名家说:除极个别情况外,一般认为,最短的对联是五言联。其实,自古以来,有许多耳熟能详的四言联佳作。如云南昆明西部华亭寺内有这样一副对联...
□魏艳鸣二〇一七《对联中国》年度最佳作品奖题南京玄武湖何须寻六代繁华,千秋胜迹,况更有烟笼古寺,月照高城,趁一湖风起,且来消夏;最堪怜翠堤红树,粉靥青裙,犹记得文苑昭明,武帷公瑾,问十里荷开,可待知音?『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
□李宏伟金满山沟,银满水沟,百里横沟沟聚宝;村兴农业,园兴工业,千秋骏业业蒸云。我的这副对联,有幸在『横沟生巨变·小镇展新颜』全国楹联大赛中获一等奖。以下是我的创作思路。个人见解,不一定准确,请各路方家指正。写参赛联,首先要从『征集内容』上去洞察...
□吴岱宝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人们将它运用于文学创作的描写中,形成为一种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炼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那么...
□朱庆文楹联架构主要包括架构原则与架构方法。前人在楹联的创作实践中,有意无意地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好的架构方法、构架技巧。本文仅就此作了初浅的探索,总结了单句联构架规律、多句联句间构架规律及上下联间架构规律。并从实操的角度,重点阐述在楹联创作中如何有...
二〇〇八年题平遥城墙十二里犹围,且来问黄土青砖,进之出之,往返六门谁识我;三千年未到,已得留白云紫气,文者武者,东西两角各登堂。点评:上联只是借题表现独立于沧桑之外的作者,下联亦承上联语气,多言外之感触。联语立意的精纯与语言的圆顺上仍略欠锻炼之功...
□田江杨重雅的《对语偶录》《对语偶录》在《管斑集》内,蜀中门生蔡抡科、陈世昌、王文佐等七人怕杨氏之作再散失,乃广搜汇编校录,篆笺,杨重雅即将离川回家为母守孝时的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刻印。此书为散失拾遗搜编,二卷,卷一为诗,卷二为对语,因是拾遗搜编...
□解维汉三原县周家庄园隐几松风生鹤梦;卷帘秋水望鹅群。周家庄园,也叫周家大院,位于三原县西北四公里处的鲁桥镇孟店村,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至嘉庆二年(一七八七——一七九七),是朝议大夫刑部员外郎周梅村的府第,也是慈禧太后的干女儿安吴寡妇的娘家。安吴寡...
□傅小松金克木在《联话》一文(见其《蜗角古今谈》一书)中说:『小时候到私塾上学,老师告诉我,联语盛于清朝,有两大家,前者纪晓岚,后是俞曲园(樾)』,梁章钜是纪晓岚的学生,在《楹联丛话》一书中,他言必称『纪文达师』,对纪氏联语,常赞之曰『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