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学
《安徽文学》由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1950年创刊,2011年全新改版。主要栏目设有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历史图景、现实体验、文学方阵等。来稿一经采用,即致稿酬与样刊。欢迎海内外所有从事汉语文学创作的作者投稿。
文集访问量: 9402 次
音乐列表
金国泉灵魂与肉体我感觉我的灵魂与肉体现在开始分离灵魂在变轻而肉体在加重越来越重笔直的腰身现在开始向下弯曲似要寻找童年丢弃的那枚别针?寻找现在成了我每日的必须钥匙在哪?包在哪?我庆幸唯一不需要找的就是灵魂布罗茨基说,真理总是非人类的灵魂也是如此吗?...
洪哲燮读海我读海不是看海子式的春暖花开我面前的海深邃,浩淼水天一色小舢,滑板,机帆,海轮水母,海贝,牡蛎,珊瑚襟怀宽阔吐元气,发日月,经星辰引来诗人墨客万般情愫它细腻温婉荡漾万顷粼粼碧波海是水做的骨肉枕一块礁石臂拥雪浪万朵簇簇吻在礁的胸脯海風传送...
舟子用诗垫高生活“人到中年,一头雄狮在孤独”似乎那些热词,如脚步婉转如何使细腻的唱腔穿过针眼经历过的大海,把晚风托付给时光唇上的边地秋野任梦中的少男少女,点亮山野里的萤火虫,让“秩序潦草的秘密”留给回声。“大门不能总是敞着”而心中的芦苇,是“唯一...
许成国“哇,格是远哦,全是山,坐了一日才到。”这是姐从桐庐回来后说的第一句话。那一天,她清早动身乘船,到日暮四起时才到桐庐的准亲家。她从未乘过这么长时间的车。姐是个地道的海岛农村人,50岁了还没走出过岱山、定海的界域。她听说过北京有故宫、长城,听...
王雪茜1魏姨是我家以前的邻居。她有两个跟我年龄相仿的儿子,长得都很健壮。可是命运变幻莫测。首先出事的是大儿子,十八岁那年,突然就得了一种不知名的病,辗转北京、上海也没治好,钱花了很多,但仍无济于事,后来瘦得皮包骨一样,不久就死去了。仅仅过了一年,...
朱梅福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佛、道。其中道家文化体系的基本色彩是虚、静、退,藏锋守拙,韬光养晦,其柔是肯定的;而儒家文化体系的基本色彩是中道、恕道、谦道,同时又推崇礼治,重德轻刑,自然也有柔的一面。于是,柔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道底色。柔而有序,...
储劲松展庆二月十四日,晨起读苏东坡《新岁展庆帖》,浊气一洗而空,身心清明如碧落。凡人浊气重,夜间如尘灰堆积,浊滞尤甚,早上起来照一照镜子便知。东坡真是清雅高古,真是茶淫橘虐,还是大年初二的,只为了一副木茶臼,就急爬爬地修书一封,支使家僮向陈季常去...
杨怡芬据说小时候我很乖,乖到有点木木的。大概是我三岁的时候,奶奶带着我去她的表妹家。这一路,得先乘船出长白岛,再坐公交车,还要爬一段山路,才能到那个叫作“峙岙塘”的小山岙,实在折腾。奶奶大老远跑去,是为照应庆祝新屋落成的“树屋酒”宴会的,她表妹见...
文河小满来了,皖北的天相当热了。早晨的风倒很清凉。清风的“清”,在五月、六月之间的早晨,能体会得更透彻。春天的风是感性的、抒情的,带着你,从某个温柔的地方来,到某个温柔的地方去。夏天的风呢,热烈而不沉溺,它拂过你,然后走远,没有留恋,也不执着,风...
徐小洁达利钟或许是这两天读张爱玲的缘故,视觉味觉听觉都无端地丰富了起来。生活中原本充满单调的时间,时针分针秒针一格一格量着每天的日子。客厅、书房甚至卫生间的墙上都挂着钟,抬头就能看见。虽然客厅的钟有着荷叶的形状与色彩,还飞着几只白色的小鸟,如此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