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8969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木木成舟
  • 藍光雨
  • 宋家园
  • 孤树
  • 蓝欧
  • 陈社昌
亡命2009 2023-11-09 08:48

一这是一个滴水成冰的子夜。小镇东头,一个还没竣工的建筑工地上,解溲的民工二茨悄悄盯上了一个飘然而至的身影,一个女人的身影。民工们夜里睡觉有赤裸的习惯,因为他们睡的是棕席草垫,特别容易磨损衣服,这对靠打工挣辛苦钱的民工来说,是绝对舍不得的,舍得的只...

浏览全文 阅读(24429)
读者来信 2023-11-09 08:48

刘平近日,有读者来信问及我的散文《妈妈的厚脸皮粿》(见本刊2008年第11期)中“粿”的读音及有关“粿”的相关知识,为答读者之疑,今把有关“粿”的知识在此作一简要说明。“粿”,音同“果”。“粿”字在书面上陌生,但在网上却不陌生,“百度一下”,即可...

浏览全文 阅读(24375)
写好散文的第一步 2023-11-09 08:48

黄艳秋中国的散文是一派大气象,人人都可以为之,人人也都可以批评之,一句话,只要你心中有情,情之所致,你都可能写出一篇散文来。但是,自己写的“好不好”,写的“像不像”,那就由不得你了,那就得等读者说了算。所以,你的读者也许会说“好”或者“不好”,也...

浏览全文 阅读(24383)
对疲软的深度剖析 2023-11-09 08:48

周国清我与军辉认识十多年,对他的才华深信不疑。而这次看了他的由《安徽文学》2008年第12期刊发的长篇小说《尾巴》,我还是大吃了一惊。作品虽然还是在写校园生活,但对象已是教师,作品从整体上渗溢的反思意识已超出了教师本身,而在反映一个普遍性的人生命...

浏览全文 阅读(24396)

何定镛董仁威的长篇小说《花朝门》(见《长篇小说·海外版》2008年第3期)终于发表了。我同董仁威认识多年,从80年代至90年代初,我在《成都商报》的前身《生活科学报》主编“百花潭”副刊,受到校友、著名作家周克芹和文学评论家何开四的关注,流沙河、贺...

浏览全文 阅读(24333)

王聚敏杨献平等缘起和背景:原生态散文的写作主张的发轫和提出、定型于2006年3、4月间,随后,百花文艺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了《原生态散文十三家》一书,《安徽文学》杂志社于2008年开辟了“散文原生态”专栏,在国内散文界产生了一定反响。1、何谓原...

浏览全文 阅读(24439)

王达敏韩天航的中篇小说集《母亲和我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由《回沪记》、《背叛》、《我的大爹》、《母亲和我们》四个中篇组成。韩天航的文学创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真正代表他创作水平并产生越来越大影响的作品,是《回沪记》以来的中...

浏览全文 阅读(24370)
蟹肥了,幸福瘦了 2023-11-09 08:48

李霞在长篇小说《蟹肥了》(张荣超著,见《安徽文学》2008年7—8期)的阅读中,起初我一直抱着一种按部就班的阅读心态,因为这部小说基本上运用了传统小说的叙事套路,传统故事的元素,事件、情节、人物和环境都很集中,主人公的经历虽一波三折,但没有过多的...

浏览全文 阅读(24309)
雨中赏荷 2023-11-09 08:48

廖洁朋友说,如果是在雨天来看,那将是另一番情趣。于是,我便起了雨中赏荷的念头。当下正是季夏荷月,我特意选在一个细雨淅沥,凉风徐徐的日子,来到了小西湖边,手擎雨伞,眼望湖面,果然是与晴天丽日赏荷不一样。眼前雨丝霏霏,整个小西湖像披上了一层薄若蝉翼的...

浏览全文 阅读(24421)
母亲的菜园 2023-11-09 08:48

陈雪母亲七十多岁了,仍然闲不住,好像她的生命价值,她存在的全部意义都是干活、说话。前几年住在乡下,自己种着花生、黄豆和青菜什么的,农忙还要帮哥嫂、弟媳晒晒谷子,做做饭菜。后来住到惠州,每逢禾黄米熟的时候,总要回去一趟。再后来村里搞开发,土地都征收...

浏览全文 阅读(24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