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7823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乔子木
  • 菊下香
  • 混沌虚空
  • 九满
  • 落红飘雪
  • 黄忠晶

王秀丽黄晓东近两年,研究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化问题再次聚焦,“经典化”又成热门话题。而上一次对该问题的关注则至少在是十多年以前。2005年就曾在北京召开了题为“文化语境中文学经典的建构与重构”的国际学术会议,影响颇大。当下再论“经典化”问题,...

浏览全文 阅读(24695)
继续运行的上升通道 2023-11-09 08:48

吕贵品应该是一个闪耀着1980年代诗歌光芒的诗人,但他一直被忽视,这与他的低调有关,也可能和他的写作在1990年代中断有关。不管他是当年吉林大学三大校园诗人之一,还是后来和徐敬亚、孟浪等人策划了1986年现代主义诗歌大展,这些名头和事件均是外在因...

浏览全文 阅读(24728)

一先锋的蝙蝠把我们引向黑暗愚昧的灯蛾把我们引向火焰我们没有第三种选择在黑暗与火焰之间在祖国遥远的大西北,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稀疏的绿洲中,我们看见这些燃烧的麦穗,跳荡在火一般的土地上,在夏夜的阵阵暖风中,发散着耀目的信念与精神之光,辉映着收获日的满月...

浏览全文 阅读(24731)
一本书,我的童年 2023-11-09 08:48

噫吁嚱!难矣哉!老兄孟繁华命我写我的批评观,七八天里日日枯坐半小时,竟写不出。忽想起多年前,大概是1999年吧,那时还是青年批评家,在《南方文坛》的“今日批评家”栏目里,也曾写过一篇《我的批评观》。翻出来看了一遍,感觉18年前就写得勉强,那时是张...

浏览全文 阅读(24832)

一拿到《青鸟故事集》的时候,恰好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学期末,总结,会议,见朋友,说很多话。而且,很多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也不知道又有谁在听。因此,在一个忙里偷闲的下午,我盘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口气读完《青鸟故事集》中的《枕草子、穷波斯,还...

浏览全文 阅读(24830)

2000年,我36岁,刚刚写完《玉米》;敬泽36岁,新出版了《看来看去或秘密交流》。用敬泽自己的说法说,这是“一本小书”,这本“小书”就被我放在了枕头的一边,真不记得读过多少遍了。每天晚上,当我寫《玉秀》写到筋疲力尽的时候,就着枕头,我总要把敬泽...

浏览全文 阅读(24867)
主持人的话 2023-11-09 08:48

孟繁华主持人的话文学批评家、资深文学编辑、中国作协副主席。这三重身份只要有一种,在文坛就足以“权重”。而李敬泽集三重身份于一身,他的重要可想而知。当然,李敬泽的重要显然不是因为他的“身份”。他首先是以一个文学批评家名世。现在批评家并不紧缺,几代批...

浏览全文 阅读(24860)

从20世纪70年代尝试写作到今天,张炜创作发表了大约1500万字的作品,这还不包括他亲手毁掉的约400万字的少作。就体量而言,现当代的严肃作家几乎无人可出其右者。这些文字至广大而尽精微,有宏阔的视野和抱负,也有对人性与存在最幽微处的洞察和发掘。张...

浏览全文 阅读(24905)
作家词典·张炜 2023-11-09 08:48

宫达张炜(1956.10-),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万松浦书院院长。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祖籍山东栖霞。張炜在《我跋涉的莽野——我的文学与故地的关系》中回忆了出生地对自己文学创作的影响:“它就是渤海莱州湾畔的一片...

浏览全文 阅读(24920)
追索道德之光 2023-11-09 08:48

张光芒经典的文本,总是能够敏锐地揭示社会历史现实;伟大的作品,总能在自我建构中渗透生命意识和人性的反思;优秀的文学,总是在字里行间显影时代文化逻辑的隐形脉络。而大作家通过作品进行人性反思、社会评判和文化考察的角度则又是千差万别的。作为当代文坛最具...

浏览全文 阅读(2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