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7591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寒光
  • 孤独玫瑰
  • 丢丢
  • 九满
  • 林沐风
  • 李椿

新诗发展充满着悖论。一方面,“反”劲十足的新诗“革命”不断,印证了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焦虑”理论的正确。文言走衰而白话诗兴,白话诗偏于平白浅显,即由象征意象支撑的“象征诗”与纯熟谨严的“新格律诗”起;“现代诗派”的纯诗脱离现实,左联的“革命诗”...

浏览全文 阅读(24346)

林那北的长篇新作《每天挖地不止》,是作家以文学探寻小人物悲欢的又一有益尝试。小说以一个不存在的铁罐、一笔虚幻的财富作为触发点,制造出一场真实又荒诞的寻宝闹剧,并牵连出东南沿海一个传统家族百年间的兴亡沉浮。林那北一如既往地展现了她在小说创作中的多变...

浏览全文 阅读(24433)

1944年傅雷以迅雨为名发表了名文《论张爱玲的小说》,在此后七八十年的海内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张爱玲成为最热门的研究对象之一。与此同步,张爱玲研究史上的价值分裂在时间的推移中不是逐渐消弭,而是持续发生,这一研究现象在中国现代作家研究中显得异常突...

浏览全文 阅读(24580)

无论鲁迅的“故乡”叙事,抑或新时期以来的“寻根”谱系,以时空与记忆构筑的故事里往往贯注作家对当下现实的观察和积极回应。石一枫的长篇新作《漂洋过海来送你》,虽以骨灰盒错置又辗转追换的传奇化情节贯穿,渗于其内的则是历史、空间以及不同阶层的个人彼此交错...

浏览全文 阅读(24659)
民间温度 纸上沧桑 2023-11-09 08:48

王迅非虚构散文是近年来文坛颇为流行的文体。这种文体发端于《人民文学》2010年第2期开始陆续推出的“非虚构”栏目,直接引发了梁鸿、慕容雪村、李娟、韩石山等作家的非虚构写作实践。非虚构写作逐渐成为作家回应时代焦点与现实问题的重要途径。苏沧桑散文集《...

浏览全文 阅读(24788)

小说家丁力最近集中再版了几部财经题材的长篇小说:《职业经理人》《上市公司》《苍商》《透资》《赢家》《生死华尔街》《高位出局》。除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外,还能展现作家一个时期里,在某个题材领域的创作风貌。据我们所知,丁力从事小说创作三十多年,是个很...

浏览全文 阅读(24963)

张辛欣在移动的时空中以多种姿势翱翔,在《精神遗嘱:我与新时期文学》一文中,她有着这样的表述:“也许我更像个‘蝙蝠,在各种创作样式之间飞来飞去,仍然感到比寂寞更甚的东西:单调。”但其实张辛欣的文本所表现出的自我与真实存在之间的叙事张力,尽显历史内涵...

浏览全文 阅读(25049)

2000年5月,韩少功阶段性地定居湖南汨罗八景后,汨罗的文学生态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批本土作家很快成长起来,“汨罗作家群”由此进入公众视野,一批质量过硬的作品,由此获得了在文学期刊亮相的机会,基层写作者以群体的面目亮相,显然和文学生态的营构相辅相...

浏览全文 阅读(25122)

张晓琴《燕食记》是这样一部作品,人间烟火持久弥漫,雪地银驹倏忽而过,二者并不违和,或者说,它们之间形成一种莫名而巨大的张力,向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根系延伸、探寻。读《燕食记》,仿佛身处岭南的大江大河之中,传统文化的大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向人袭来,...

浏览全文 阅读(25247)

诚所谓“物理人情”者是也,坚实物质基础的打造仅仅是小说成功的一个方面,“物理”之外,更有一个由各种关系网络串联沟通起来的“人情”世界需要作家予以悉心的关注与表现。无论如何,建立在深刻人性洞察基础上的人物形象的刻画与塑造,是衡量评价小说这一文体优秀...

浏览全文 阅读(2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