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2001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沂河渔翁
  • 雁本慈
  • 林沐风
  • 胡谈
  • 小泥巴
  • 龙富金

研究室里有个史料专家我见到魏绍昌时,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于1981年至1982年先后参加了上海作家协会举办的“上海文学青年学习班”,负责这个学习班的是《上海文学》编辑彭新琪老师。这个学习班一共举行了好几次,请中年作家费礼文、于炳坤、唐铁海、...

浏览全文 阅读(25244)

陈同艺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个春风拂熙细雨蒙蒙的夜晚,我走访去世的电影演员上官云珠的爱人贺路同志。当时,为的是《中国电影家列传》约写上官云珠的文章,可还未细想过和贺先生先交谈些什么。还是那座临街的西式公寓楼房,可是,已“人去楼空”,上官含冤而...

浏览全文 阅读(25167)
舍友零忆 2023-11-09 08:48

陆寿钧1963年夏天,我与杨时文、赵纪文、孙雄飞,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毕业分配进天马电影制片厂后,同住在大木桥集体宿舍的一间小屋内,从同学变成了同事与舍友。如今我这三位老同学、老同事、老舍友都已作古,今天,杨时文大殓,临去送行之前,往事历历在目,心...

浏览全文 阅读(25191)

杜维善董存发杜维善,杜月笙第七子,生母姚玉兰,庶母孟小冬。1949年5月,杜维善随家人从上海赴香港;1951年杜月笙去世后,他又随母亲姚玉兰去往台湾。1967年,孟小冬也从香港去到台湾,独自在台北居住。此后,姚玉兰及其子女常常陪伴孟小冬。1977...

浏览全文 阅读(25196)

陈虹父亲的史剧观父亲对于历史剧的钟情与偏爱,贯穿了他的一生。但是父亲始终称自己只是一个“自学式的写剧人”,他说:“历史剧创作之路是充满了荆棘的……没有指路牌,没有来往的过路人,也没有指南针,单靠自己的手和脚,摸索了一条很长很长的路途!”1942年...

浏览全文 阅读(25167)

在现代越剧剧目中,《祥林嫂》无疑是剧种的代表作。1946年,由袁雪芬领衔的雪声剧团将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改编成越剧《祥林嫂》并被搬上舞台,该剧被誉为20世纪40年代越剧改革的里程碑。从《祝福》到《祥林嫂》,为越剧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并且赋予它...

浏览全文 阅读(25162)

吴茂华这样的文人还是初次目睹2002年黄永玉先生旅行过成都,从酒店住处电召我家先生流沙河,声称此地熟人不多,认识的人仅兄尔,请来一叙。流沙河遵命而去,晚上回家带回获赠的《水浒人物画册》一本。我和他灯下翻开一页页观瞻,那画笔下的李逵、宋江、吴用直到...

浏览全文 阅读(25129)
叶圣陶的人生告别式 2023-11-09 08:48

张建安跟朋友们道声永别1988年1月22日,叶圣陶咳嗽加重,但仍旧可以读书写字。他读萧乾写的《易卜生的老乡如是说》,以为老友潘家洵已故去,在日记中记录:“使我大吃一惊。为什么没有收到他家人的通知。”第二天,他咳嗽更加严重了,午后只能勉强听家人读报...

浏览全文 阅读(25102)
我和张乐平伯伯 2023-11-09 08:48

王龙基张乐平伯伯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浮现在我眼前,他所塑造的不朽的儿童形象“三毛”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作为“三毛”的扮演者,随着时间的延续,我对张伯伯的思念与日俱增。忘不了,1992年的1月26日,张小兰告诉我“张乐平病危”,我吓...

浏览全文 阅读(25120)

尘羽近日,“当代戏剧导演艺术与导演艺术人才培养国际论坛”在上海拉开帷幕。此次论坛为期三天,适逢上海戏剧学院“国际导演大师班”项目成功举办10周年纪念。论坛邀请了来自10个国家的130位嘉宾和代表参会。来自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伊朗、瑞士...

浏览全文 阅读(25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