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2009 次
音乐列表
刘莉娜2017年11月初,正是上海秋意渐浓、满街的梧桐开始落叶的时节,在思南公馆前一株高大的梧桐树下,却有一个小小的书店点亮了它的灯光。这是一家木结构与玻璃幕墙为主的小型书店,因此灯光可以从四面八方发散出去,如果天色将晚时从上空俯瞰,你会看见一颗...
尘羽“上海的青年画家很奇怪地和全国格局形成反差,虽有少数例外,但从总体而言,大都优哉游哉地做自己想做的事,画自己想画的画,并不追求速成,对‘垃圾当代敬而远之。”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劼音评价道。毛冬华、庞飞、张晨初、杜海军、廖扬就属于王劼音所说的...
本期封面上,显著标注了“双月刊”字样。此前,为了提示读者和会员,我们先在杂志公众微信号上做了刊期调整的告示,请见者互相转告。不过这个微信告示的作用比想象中的要小,元旦后上班,办公室电话铃声没有停过,编辑们接听接到手软:习惯了每月一号收到杂志的读者...
常江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网络评论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整个网络评论行业无论从规模还是品质来看,都较以往有长足的进步。这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评论的渠道得以拓宽,可承载评论的网络空间和线下空间比过去有极大扩容。第二,在以信息...
张宗子金圣叹批《西厢》,读到“拷红”一折,回忆二十年前与朋友同住,霖雨十日,对床无聊,比赛赌说平生快事。反复追思,排列出三十三个“不亦快哉”,其中多半是和节令有关的,如“冬夜饮酒,转复寒甚,推窗试看,雪大如手,已积三四寸矣。不亦快哉!”“夏月科头...
李涵拒绝笑的人大概是不大有的,但是一个懂事的人笑起来也总会有自己的理由。笑得得当,会很开心;倘使碰到有人硬要你笑、你却笑不出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没趣。我对笑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我曾多次设想“一个人在哪种场合可能会笑、而在哪种场合不大会笑”的可能性。早...
张闳很多年前的这个时节,也是深秋的光景,某一天下午,刘巽达先生约我喝茶。见面之后,他跟我说起一件事——他主持的《上海采风》杂志要改版,拟开设若干专栏,想邀请我加入其作者队伍。他还跟我讲了他对杂志的全盘规划,雄心勃勃,踌躇满志,让我听了也很受鼓舞。...
黄佟佟我与上海的缘份有三。一是,我是在上海孕育的,我妈妈来探我爸爸的亲,结果回去就发现自己怀孕了。二是,我第一个正式的娱乐专栏是上海的《新闻晨报》约的,那时我还一文不名。三是,我的第一个文化专栏是开在《上海采风》,那是千里光老师代为约写的,当时专...
柯玲在《上海采风》上开专栏,就像在大都市里拥有了一方自留地,颇有豪奢之感!面积未必大,但能尽享耕耘之乐,亲手松土犁地播种施肥,目睹苗长苗壮花开籽圆,尽享田野采风之趣。“玲听”专栏已历时四载零六个月,凡五十六篇,每月一作,已然成为本人的一种生活节律...
我写幽默随笔有一点年头了,当专栏作家也有好多趟了,我承包的专栏有《新民晚报》的“心乡直通车”、《劳动报》的“财之问”、《上海家庭报》的“大家小庭”、《国际市场》杂志的“孟侯说事”、《交际与口才》杂志的“幽默语弹”……但是,担任《上海采风》杂志“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