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0838 次
音乐列表
海风“熟悉的中国动画感觉回来了”“还得是上美影,真的厉害!”“真的好看,力荐!”2023年元旦,中国动画开启新百年的第一天,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中式奇幻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一上线,就频频冲上热搜,网友们在弹幕里纷纷点赞。截至发...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中式奇幻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在元旦一上线,就频上热搜,眼下在B站的播放量已超过1.7亿,引发广泛关注。无论是纸媒还是网媒,乃至前不久的上海两会上,《中国奇谭》都成为热议话题之一。饶有意味的是,刚刚过去的20...
■曹嘉睿一段时间以来,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第8届鲁迅文学奖、第15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第12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第17届文华大奖等重要文艺奖项相继花落各家,一批文艺精品力作和优秀文艺工作者引发广泛关注。文艺评奖尤其是对文艺领域的人物、作品进行...
■李雅琪在当下的“多屏时代”,人们获取信息、娱乐交流,大多离不开屏幕。以屏幕为媒介的视听内容成为青年群体娱乐消费的重要选择。他们花大量时间刷短视频平台,或沉浸在虚拟空间里打游戏。于是,有的学者据此推断,走进电影院看电影,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甚至过时的...
■赵姝萍谈及艺术与社区营造,不难想到诸如法国的集体花园与纽约格林尼治村的经典案例,或是蓝屋和宝藏岩等中国香港及台湾地区的本地实践。而随着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作为城市文化软件配套的社区营造也显得愈发重要。各地都涌现了许多极具在地性的乡村社区营造与...
■沈鸿鑫上海著名园林豫园的主人和建造者是潘允端。潘允端始建豫园,在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他原籍江苏常州,其父潘恩在元末为避兵祸迁来沪上老城厢。潘允端明嘉靖二年(1522年)中进士,官至四川右布政使。因受到权贵的排挤,遂称病辞官,退归故里。...
■黄佟佟人生的第一本中短篇小说集出来了,名字叫做《春光好》。小说集分三节,第一节乡村和小镇,第二节小城和厂矿,第三节都会与流年,实际上也是我人生上半场的生活轨迹。我在广州待了二十多年,在小城的厂矿里待了二十年,只有六年是在小镇上度过的。我外公家在...
■柯玲遵义位于黔北,是国人心中的红色圣地,同时也是一座英雄之城。这种区域个性在黔北民间的一个小小物件——背儿带上也同样有所体现。笔者在贵州学员调研回访期间多次见到不同款式的背儿带,款式有异,但都是兜儿绵绵手儿长长的。学员张昌英指着自家又长又大的背...
■童孟侯为《上海采风》写过一篇《诗歌好写多啦》,这两天幡然觉得现如今小说也好写多啦!当初我开始握笔何等挖空心思何等孤军奋战,真乃生不逢时,看看当下“公司作家”“洗稿写手”“网络作家”写得多么不费吹灰之力!当年我吭之吭之写了两年,总算磨出一部23万...
■庄大伟小朋友都喜欢儿歌,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一想到那些年阿拉这群小巴腊子喜欢的儿歌,还都清晰地印记在大脑皮层。如今一拍额角头,那些儿歌就“噼哩啪啦”地蹦出来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我叫外婆蚕宝宝。”这首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