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1836 次
音乐列表
陈之翔土山湾孤儿工艺院一角1943年,徐悲鸿在重庆撰文回顾中国的西画运动时,对“土山湾画馆”曾做过这样的评价:“至天主教之入中国,上海徐家汇亦其根据地之一。中西文化之沟通,该处曾有极其珍贵之贡献。土山湾亦有习画之所,盖中国西洋画之摇篮也。”在上海...
周原杂技剧《战上海》剧照这些年来上海文艺所走过的发展之路,有很多新思考呈现了很多新面貌。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中西交流大码头的上海,该如何发挥好自己的重镇地位,做强码头、激活源头、勇立潮头,扩大其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引领力和影响力?身处时代浪潮中的上海...
回顾上海文艺这些年来走过的发展之路,究竟呈现了怎样的新面貌?本刊头条文章用“四新”的概括表达,做了初步的总结。让读者看到,上海文艺在利用新技术、开创新手段、发掘新领域、培育新业态等方面,为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做出了新贡献。首先是推动文艺新主流。...
黄可晚年吕蒙坚持创作三位新四军战友同住一幢楼每当怀念曾共事多年、笔者的老上司吕蒙同志(1915—1996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原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总是吕蒙、赖少其(1915—2000年)、沈柔坚(1919—1998年)三位...
金波薛范先生病逝的噩耗传来,我一连几天沉浸于哀痛和他的歌声之中。他坐在轮椅上、躺在病榻上,一次次充满激情地回首往事的话语;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分,仍心牵歌曲译配、音乐演出的痴情……在我眼前闪烁,催我泪下……“薛范只是个符号”,感谢文联对自己的译配生涯...
王东昌写诗、作画、谱曲、跳舞、开演唱会、当主持人……近年来,人工智能(AI)持续介入文艺创作活动,在丰富文艺创作手段和文艺表现形式的同时,也对传统的文艺观念、艺术形态等产生巨大影响。人工智能文艺能否成为与人类文艺并驾齐驱的新的文艺类型?能否成为一...
曹伟明鸭子,是江南常见的水禽,它有天生的游泳本领。我在童年时,最喜欢在外婆家古镇的河埠头欣赏“鸭子戏水”,那绝对是一道优美的风景。清澈的河面上,漂浮的鸭子就像移动的小船,两只红色的脚蹼不停地在碧水中划动,好似两叶船桨,荡起的阵阵涟漪,犹如弧圈般地...
龚伟强电影制作技术,和摄影术一样,是外来的影像记录手段与艺术表现形式。120多年前,当发明于欧美的活动影片摄影术引入我国初始,江南由于其独特与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与快捷的水陆交通、悠久的历史与文化遗迹、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再次成为除传统书画技艺...
鲍世远有同志写文章,认为戏曲演员的文化修养与时代的需要不相适应,提出“演员一定要有高学历”。我记得,这篇文章是十年前在一家报刊上发表的,内容已不能完全记得,但是印象却比较深刻。随后,戏剧评论家刘厚生有感而发,以他从事戏曲改革工作几十年的体会,写了...
金江波元宇宙,大家都知道,是出自美国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所创作的小说《雪崩》里的一个名词,它本身并不是一项新科技,而是一个整合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等多种技术于一身的平台。它无限开放,特别强调虚实相融,具有沉浸式体验、虚拟化分身、开放式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