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2126 次
音乐列表
文/宋妍宋妍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羊年新春,洋洋70万字的《海上曲艺研究的历史帆影——沈鸿鑫曲艺论集》付梓,即将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这是上海曲艺理论界的要事,可喜可贺。长期以来,艺术理论界一直试图分清曲艺和戏曲的差异,以便进一步明确各自的...
文/潘祖奇潘祖奇原上海科影一级电影导演,主要作品有科教片《燕子》《脑海》及纪录片《燃烧吧,生命》等,曾获金鸡奖最佳科教片奖及文化部、广电局最佳科教片奖在观看电影或电视节目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观看屏幕下方的字幕,还经常会发现其中的错别字。这说不上是...
文/梁鸿梁鸿文学博士,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文艺思潮研究。代表作有学术访谈著作《巫婆的红筷子》,非虚构文学《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等梁鸿在故乡梁庄祖屋前此刻我坐在美国杜克大学图书馆。从高大明亮的窗户向外看去,是庄严静穆的杜克大教堂。蓝天...
文/李娜当柒先生随随便便地扎着一条蓝围巾有点过于安静地坐在我对面的时候,这个身上溅着油彩、衣服和牛仔裤都黑漆漆脏兮兮的“粗糙”老外让我难免觉得“画风不对”——嗯?说好的法兰西浪漫艺术男呢?但当我们开始交谈并回顾起他那一幅幅“已不存在的作品”时,他...
文/红菱春日的一个下午,当我准时来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六楼的咖啡厅时,导演苏乐慈已经坐在那里,点了一杯咖啡,正用小勺子缓缓搅动着,很从容安静的样子。这样的姿态一直贯穿了访谈的始终,我本以为回忆起过往,那历史皱褶里的遗痕,曾经的辉煌或低谷,总会引起一...
文/郎慕中郎慕中作家,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老煤师傅》《54号》《阿芳姑娘》等,著有小说集《金三角毒枭》《敌海情波》,散文集《青灯漫笔》等1939年的上海滩,在日寇铁蹄的蹂躏下,已沦为“孤岛”。这个外表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到处都...
文/陆其国陆其国上海市档案馆文史学者、作家。上海市长宁区文化艺术中心“名家讲坛”特邀讲师。已出版《畸形的繁荣》《民国上海帮会》《上海,风云1911》等多部专著1929年玛丽·皮克福特与胡蝶在上海合影1933年初,上海《明星日报》发起“电影皇后”评...
文/陈清泉陈清泉曾任上海市电影局副局长,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等职,出版过散文集《月朗星稀》,中篇纪实文学《电影星空的双子星》,长篇小说《血染和氏璧》等李準与叶楠认识作家李凖与叶楠,给他们撰写的电影文学剧本当编辑并促成了他们的作品拍摄成电影,是我从事...
文/曹致佐曹致佐中国作协会员,著有长篇小说《用微笑迎接风暴》,话剧剧本《青出于蓝》,电影文学剧本《青春似火》(合作)《献给罪犯的鲜花》《平静的激流》等白桦(带白帽者)、蓝天野与演员一起谢幕坐在轮椅上的白桦虽然已经来到“首都剧场”,却不禁怀疑真的会...
文/本刊记者刘莉娜本刊的“走近群像”栏目,大部分是走近某个群体,比如音乐新人、戏曲新秀、海外书法家。也有走进艺术团体的,比如民族乐团、电影博物馆等。促发我从“走近”到“走进”《大商海》剧组的,是缘于以下三个原因:一是领衔人物的“原创情结”,二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