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2130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骆雪
  • 我游冥冥
  • 孤树
  • 胡谈
  • 北侨三叔
  • 落红飘雪

文/孙渝烽孙渝烽译制导演,影视演员,中国影协会员,全国社会文艺水平等级考官,曾任东海学院表演系主任父子俩年轻时候的照片(左图为张翼)上海是中国电影发祥之地,在上影厂有很多父子兵、母子兵,如电影导演徐韬—徐伟杰,吴贻弓—吴天戈,孙瑜—孙栋光,黄蜀芹...

浏览全文 阅读(25427)

文/丁旭光丁旭光上海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象棋专著《橘中雅戏》,中短篇小说集《墨绿旗袍》,长篇小说《寒江独钓》《褐色木门》,人物传记《大音博乐融中外—钱仁康》26岁时的钱仁康学术领域几乎无所不包2014年12月13日,钱仁康教授百岁诞辰纪念研讨会在上...

浏览全文 阅读(25417)

文/吴宗锡吴宗锡笔名左弦、夏史等。诗人,作家,戏曲曲艺理论家。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任上海评弹团团长、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著有多种评弹作品和评弹理论著作在近现代的评弹名家中,姚荫梅是一位能编擅说的奇才。1952年,上海人民评弹团作为新建立的国家...

浏览全文 阅读(25427)

文/李勇闫魏梅兰芳的戏剧扮相梅兰芳以一出《霸王别姬》与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人并称为“四大名旦”,享誉中外。他们的表演各有特色,为弘扬国粹艺术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都在艺术上有极高的造诣,而且艺德高尚,在中国京剧艺术界地位显赫。1913年,梅兰...

浏览全文 阅读(25373)

文/本刊记者陈雷文/本刊记者陈雷上海电影博物馆门口的上影厂厂标雕塑漕溪北路595号,是上海这个中国电影重镇的重要文化地标,半个多世纪来也曾是上海电影风起云涌的大本营和根据地。翻阅百年中国电影史不难发现,有那么多重要影人、重磅影片和重大影事都与这个...

浏览全文 阅读(25420)

文/红菱往常,文艺界的委员年年必做的事,就是数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文化的字数,字数多了,觉得文化被重视,少则反之。但今年,文艺界的委员不用数了,党的十八大已经把“文化建设”再次放到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同等的高度,融入中华民...

浏览全文 阅读(25438)

文/本刊记者刘莉娜这样的盛况在上海话剧市场已然许久不见,而这一切都是源自去年初导演孟京辉的一个创举——他和艺海剧院签下了5年的租约,将位于剧院五楼的小剧场改名为“先锋剧场”,并在这里将自己的作品全部进行驻演。时隔6年,这是孟京辉继北京的蜂巢剧场之...

浏览全文 阅读(25483)

文/王振华这是张50年前上海剧协的老照片。1964年,担任上海剧协领导的刘厚生同志调任中国剧协,上海剧协驻会全体同仁欢送他,在剧协楼前阶梯上拍了这张“全家福”。其实,说“全家福”并不确切。因为据健在的老同志指认,除照片上的25位,还有7位因公外出...

浏览全文 阅读(25576)

文/本刊记者胡凌虹28年,15届,300多位美术家,这些数字属于一个叫“海平线”的文化品牌。它还有诸多“第一”:中国第一个双年展,而这个双年展,比上海双年展还早了十年;第一次将目光聚焦在上海青年美术家,提出了“发现新人,培养新人”口号;第一次改变...

浏览全文 阅读(25570)

文/小太陽影视作品的制作方不要把亮点过多地放在裸露和情爱上,“事业线”绝不能成为一部高投入电影电视剧赖以生存的根本,应该把精力和资金更多地放在作品的品质内涵上;相关部门完善影视剧评级标准,在最初制作就要严格把关,层层筛选,尊重历史也尊重现代。经过...

浏览全文 阅读(2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