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2102 次
音乐列表
文/本刊记者胡凌虹2014年5月31日下午一点多,“文学之家”思南公馆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龙。二点,思南公馆内已经挤满了家长以及小朋友,100多个座位早已超负荷坐满,很多家长只好站在过道里,而一群小朋友索性在讲台周围席地而坐。这里正在举行由上海作协主...
文/王传涛王传涛文化时评作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剧场”。“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需要演员们思考,“一个普通人的自我修养”则需要整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思考。文章和姚笛的婚外情曝光后,引发了极大热议。4月1日是愚人节,但是人们似乎忘记了用“愚人”名目“整...
文/朱大可朱大可著名文化批评家,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百万字、5卷本的《朱大可守望书系》等散文的第一种困惑,是它的家族成员究竟有多少?“百度百科”上的所谓“散文”词条,将散文概念无限放大,甚至政论和历史都被算作散文,达到了殊为可笑...
文/刘瑜刘瑜剑桥大学讲师,哈佛大学博士后,清华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张宏杰是真喜爱曾国藩。在新书《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中,他把曾国藩刻画成一个正直又不乏圆通、清廉却也有挣扎、智慧但又有点笨拙的学习型人才。正直、清廉、智慧固然是正人君子的题中之义,但是圆...
文/胡海迪胡海迪满族,文学博士,供职于辽宁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正月十五傍晚,我下班快到家时,见不远处一个高档小区的售楼处张灯结彩。走进去,里面人声鼎沸,很多人排队到一个大屏幕的二维码跟前晃手机,据说这样就可以获得奖券。售楼处外面,已经有两队人手持...
文/黄佟佟黄佟佟广东作家,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著有《感情这东西》《最好的女子》等一部名不见经传的《白日焰火》柏林电影节擒熊,以至于成为本年度最热门的文艺片。对于剧情的种种揣摩与分析见诸各类小资影评——比如那个“活死人”梁志军是不是性无能?女主角吴...
文/张闳张闳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批评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上衣口袋里别上一到两支钢笔,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身份标识。在通常情况下,只有革命干部和知识分子才会这样做。虽然当时的主流文化以体力劳动阶层作为社会普遍价值的标榜,并极力贬低知识分子...
文/柯玲柯玲东华大学教授,国际汉语教师在牛津遇见田教授是偶然也是必然。选择去牛津大学做高访,正是为了一举两得:既可以在语言中心考察英国高校的国际汉语教育情况,又可以兼顾自己的专业兴趣去中文系结识几位中国文化研究同行。第二学期刚开学,好友方要尽地主...
文/范迁范迁上海人,1981年移居美国,1983年硕士毕业于旧金山艺术学院。画家,雕塑家。著有长篇小说《错敲天堂门》和《古玩街》,中短篇小说、散文及诗歌等发表在《世界日报》等北美主要出版媒体上。现住加州柏克莱从地图上看,上海像一片叶子,如果街道是...
文/海风春天的上海,迎来了鲜花的海洋,同时也迎来美妙的春之声。2014年4月28日至5月18日,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共同主办,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广播电视台共同承办的第31届上海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