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1870 次
音乐列表
■陆寿钧以前的电影厂里有两大车间,一是置景车间,另一是照明车间。里面有不少能工巧匠,少了他们,电影是拍不成的。1963年,21岁的我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美术系毕业分配到天马电影制片厂美术办公室工作后,按当时规定,需要一年时间,下车间劳动锻炼,接受工...
■童自荣我是什么人?我就是上译厂配“佐罗”的普通配音演员。这样一介绍,你或许会奇怪,怎么选择一个这样的题材来回忆,上海的沪剧又有你什么事儿?读者如这样想也很自然,“佐罗”的“洋”和沪剧的“土”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嘛。我现在想想,这个事儿多少亦有点传奇...
■何承锡“文革”结束,雨过天晴迎来艺术之春。“上海黄浦画院”成立,是“文革”后上海书画界绽放的第一朵迎春花。我作为画院创作员有幸熟识很多长者、名人,成了“忘年交”。而为之影响最深者,当数比我年长三十多岁的“书坛三杰”。一、任政先生由于颇得家学濡染...
■杨仲文有人讲过,“世界上各个民族之间艺术是相通的”,我觉着阿拉老祖宗传落来的诗词,同西方人发明的电影的确有相通之处。但凡讲到电影,板定要提到蒙太奇。蒙太奇是法文,原生用勒建筑学上头,是讲一幢房子各个楼层之间相互连接、对比、协调、和谐统一的处理手...
■任哥舒壹我的三伯父任大星的遗嘱早在他去世前多年就立下,他定此遗嘱的最主要目的,一般人也许不会想到,那就是:他去世后绝对不要开追悼会,不要留骨灰。他并不只是这么说说,他是非常坚定地要求家人这么做的。这样的想法、做法,惊到了大家。这位曾囊获陈伯吹儿...
■郑开慧近年有不少研究学者撰文盛赞周作人对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贡献,读者大众对于周作人的名字早已不再陌生,却很少有人知道赵景深的名字。实际上,赵景深对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早期的贡献并不亚于周作人。生于浙江丽水的赵景深(1902—1985年),曾名旭...
■张娓娓今年6月15日,是《三毛流浪记》发表75周年,也是我父亲去世30年,故写此文纪念之。全家搬回上海1946年,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三人从广东梅县乘船到达上海,和早已回到上海的父亲张乐平汇合,居住在吉祥街40号(今江西南路近金陵东路)三楼。就在那...
■秦来来今年七月,是昆坛泰斗俞振飞120岁诞辰。有人说,“俞振飞就是昆曲”。此话没错,梅兰芳先生也是这么认为的。“俞家唱”:昆曲演唱的样板诞生于昆山的昆曲,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戏剧遗产之一,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自昆山腔的产生到魏良辅的改革,昆曲...
■李定国黄自是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和音乐创作事业的先驱和引路人,集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于一身。他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萧友梅,是一位划时代的伟大人物。黄自英年早逝,他短暂的34年人生,留下了90多首不同体裁、不同样式的音乐作品。其中包...
■郑开慧实际上,赵景深对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早期的贡献并不亚于周作人。生于浙江丽水的赵景深(1902—1985年),曾名旭初,笔名邹啸,祖籍四川宜宾。因受父亲影响,赵景深从小酷爱文学,尤其喜欢童话。少年时代在安徽芜湖读书时,就在当时的《少年杂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