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1968 次
音乐列表
2019年整个9月,我的心都被陈钧德揪住了。9月13日我在上海本年度的艺博会上看到他赴俄罗斯油画展中的两幅作品,同时,上海鸿美术馆于9月12日举办为期两个月的“海上·秋韵——陈钧德作品展”。我有点激动,不仅仅是因为这些越发纯粹的画作,而是因为这些...
杨炼探訪《今天》我在认识《今天》杂志的这拨人之前,最先认识了顾城。我们认识的时候在1978年中,社会已经有所松动,有了一种苏醒过来的气氛。我记得和顾城一块去看西单墙上的大字报,同时也看到了在墙上贴着的一大堆民间刊物,《启蒙》《今天》《沃土》《四五...
赵家圭1962年的第三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首演了一部由作曲家朱践耳创作、曹鹏指挥的交响大合唱《英雄的诗篇》,演出后不仅轰动了整个上音,乃至引起全国音乐界的注意。当时我还是上音指挥系大二的学生,好几次在每周五下午全系学生的政治学习会上(当时学校规...
赵家耀上海徐家汇三角街30号,40多年前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小录音棚。那天,棚内外灯箱上醒目的“实录”二字红灯闪亮,即刻要录音的铃声大作,厚重的铁门“砰”地关闭,所有参加配音录音的演职人员全部停止走动,以免发出噪声,准备为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并修改的...
严建平20世纪六十年代,有两位散文家很受欢迎,一位是写抒情散文的杨朔,一位是写知识散文的秦牧。时至如今,人们更喜欢朱自清那平淡中蕴含深情的文体,而知识散文,则似乎后继乏人了。1982年,《新民晚报》复刊时,就碰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夜光杯”作为综合...
李娜“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古人的抒怀连接着当今的时代气象。今年国庆前夕,一场“书写上海新高度——徐庆华巨幅狂草现场创作”活动在上海浦东滨江大道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徐庆华双手合抱巨型毛笔,在滚滚黄浦江畔写下了300平方米巨制...
刘莉娜作曲家金复载为电影、电视剧、话剧、昆曲、京剧、越剧、音乐剧等都写过音乐,没想到,77岁高龄了还会有一部歌剧问世。然而比起踌躇满志,他忐忑更多:“歌剧太难了,它是音乐皇冠上的明珠,是音乐戏剧里最难的一门艺术,这又是我第一次写歌剧,做起来真不是...
吴殿熙“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的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燃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情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学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璀璨的光辉。”今天,我们...
周晓平童年情结与母爱之痛林风眠(1900~1991),又名凤鸣,出生于广东省粤东客家梅州市的一个小山村。从福建宁化迁徙过来的客家人,大多以雕刻为生。林风眠祖辈就以雕刻为基业。在《回忆与怀念》一文中,林风眠深沉地写道:我儿时便当上了祖父的小助手。祖...
俞宁先伯启功先生,字元白。天性温和而宽厚,对朋友、学生都是以鼓励、称赞为主;对于他人的一些书法索求,几乎是有求必应,甚至有时不但答应,还为求字者找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理由。我二十岁那年,启大妈过世了。先生家务不熟,常把炉子弄灭。一般我是从北屋五婶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