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1992 次
音乐列表
木曰雨2018年9月27日下午,2018上海国际摄影展上出现了一位83岁日本摄影家的身影,他携夫人在这次参展的十几幅上海题材作品前甫一驻足,便被认出他的粉丝们团团围住……他叫英伸三,是日本著名纪实摄影家,1936年出生于日本千叶市,毕业于东京综合...
陈雷今年“双十一”这几天,上海市文联大院内热闹非凡,由上海音协主办、音协声乐专业委员会承办的一场高规格的“声乐讲堂”在这里举行,近两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声乐工作者、研习者、爱好者汇聚一堂,前来聆听为期三天的声乐大师公开课,而台上的两位导师之一,就是...
鲍世远1959年,盖叫天先生71岁,他正式演出渐少,但并没有颐养天年,艺术活动依然不断。这时候,我的老友何慢、龚义江正在记录整理盖老60年舞台表演艺术的经验。盖老是一位很健谈的人,他不喜欢“我谈你记”的方法,这样,他的谈话就难以为继,即使谈出来也...
“媒人”我们夫妻两个是在1956年认识的,主要是通过沈从文先生。当时我毕业以后,留在中央美术学院当研究生,同时在筹建工艺美术学院的办公室当秘书,学校有东欧的留学生,毕业以后他们应该回去了,但是大使馆的人说“中国是丝绸之国,你们应该学一点中国丝绸方...
欧阳逸冰他曾经是我的向往、偶像和希望。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我一无所有,却珍存着这样一个梦想:有一天,我能跟在他的后面吗?在我彻夜给孩子们写剧本时,脑子里只有他的名字。尽管连他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只知道他的成名作是《马兰花》,那是我写戏的范本。仿佛有...
李定国朱逢博是中国久负盛名的一代歌唱家,也是迄今为止把西洋唱法天衣无缝地融入中国民歌中的典范。朱逢博的歌声,空灵飘逸、通透圆润又清澈甜美,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感,更听不出有任何歌唱技巧运用的痕迹,达到了随心所欲、歌人合一的境界。朱逢博是中国歌坛里程...
海风近日,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与徐汇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上海第三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在沪举行,主题为“诗和我的故乡”。在五天的时间里,中外诗人和上海市民一起,通过诗歌朗诵、研讨、对话等形式,充分体现出诗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与打造方面的凝聚力和感染力。本...
刘莉娜我还记得第一次去乌镇戏剧节采访,是2014年10月中旬,第二届。那一年家里孩子刚上一年级,放学丢了文具盒,从上海不知所措地打电话来求助妈妈。我一边接电话一边在乌镇陌生而错综的小桥流水间发足奔赴黄磊的采访之约,每一座桥都很像,每一条石板路都不...
虹菱灯火璀璨的大都市,名流汇聚的时尚地,这是很多人印象中的上海,但就在如此繁荣的盛景下,上海依然保留着另一层底色,局促的旧城区,老旧的弄堂,洋溢着朴实无华的烟火气。上海在飞速的发展中,依然有着人口老化、旧城改造成本大等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不...
说到“社区”,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似乎只是一个“居家”概念,衡量社区品质的标准,往往放在“生活方便”的层面。很少有人意识到,它可以成为艺术实践、社会实践的开放场所,好像高大上的艺术与烟火气的社区风马牛不相及。然而近年来人们渐渐发现,一些艺术活动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