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作
《名家名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文集访问量: 13172 次
音乐列表
李婧怡一、《中国叙事学》的章节观点概述《中国叙事学》一书起源于作者浦安迪的一门课程,课程中探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方式,并通过比较文学理论的方式对比了与其他国家叙事文学的关联。本书中也采取了这种视角进行论证,在比较中西叙事文学的差异之中探寻中国叙...
张雪芹1980年,短篇小说《受戒》在文坛引发轰动,作为该篇小说作者的汪曾祺,则按文学史惯例被描述为是一位在新时期“复出”的老作家——在此之前,汪曾祺的小说写作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停笔”。复出后的汪曾祺持续发力,接连发表《异秉》《大淖记事》《故里杂记...
徐启桢俳句是日本最短的诗歌艺术形式,由“5·7·5”十七个假名构成,是从连歌里摘出的一部分诗歌,并演化为了独立的诗体[1]。包含季语在内的十七个假名是构成简短而又以意象著称的俳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冈子规的俳句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自然,因为他本人是...
刘雅芬伽达默尔曾说:“一切翻译都是阐释。甚至可以说翻译始终是解释的过程。”[1]翻译的实质是以不同的语言符号来表达原文内涵和意义,其目的是重现原文,因此也可以说翻译是对原文的思想内涵和表达形式的阐释。乔治·斯坦纳作为阐释学翻译学派的代表人物,继承...
黄钰灵生态翻译学是由胡庚申教授于2001年提出的,是中国本土原创的翻译理论体系并在国际译界形成了一定影响力。胡庚申教授在专著《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中指出之所以能够将自然科学范畴与人文科学范畴中的生态与翻译结合起来,是因两者均为同构;同时试图运...
刘天琦小说《使女的故事》是通过叙事建构起来的,阿特伍德在其小说中通过叙述策略,为女性发声,表现了女性生存的困境,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于生态环境的关心,为人们敲响警钟。本文以美国学者苏珊·S.兰瑟的叙事声音作为理论基础,从叙述声音的三个方面对《使女...
李明达王丹文学是认识世界的手段之一,让我们理解何为好,何为坏,指出人类普遍冲突的根源。文学使我们看到了人的内在美,并学会理解和欣赏。文学是培育人的精神、个性的动力之本,借助文学形象赋予我们善与恶、真与假的概念。俄罗斯文学是我国认识俄罗斯形象的重要...
胡平一、引言在新时代语境下,民族典籍翻译研究正经历着由单一学科向多元的跨学科纵深研究趋势发展。民族典籍被视为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是一个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民族典籍与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重构与转型密切相关,为未来的文学研究增...
陈浩月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表现出浓厚的悲剧意识,这种意识既来自作者深刻的悲剧审美观,又受特定时期现实生活的影响,是历史发展必然与不可能实现的冲突所产生的“悲剧性冲突”。正如鲁迅所言:“悲剧是把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1]这种“毁灭”旨...
彭程杜甫与塔拉斯·舍甫琴科(以下简称舍甫琴科)都是现实主义诗人,但是其很多作品又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而且流传至今,其中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在杜甫创作的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中,有许多是与当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