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英《读书》一九九八年七月号的一组有关“等待”话题的文章,以及探讨知识分子伦理的几篇文章,还有颇具只眼的“编辑手记”,之所以放在一起读,是受到林兆华的启发,各种观点在内心中冲撞一番后,便有了另一个话题:等待的伦理。本世纪初的契诃夫用他的《三姊妹...
陈世旺在美国文坛上,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Dreiser)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足够重视,反而由于他朴实的文风和亲共的政治立场等原因,遭到不少批评家的指责与诟病。德莱塞在世时,由于有孟肯(H.L.Menchen)、舍伍德·安德森(Sherw...
陈俱《读书》一九九八年第六期于光远的《初识陈伯达》一文,提到“听说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中发出的某个文告是在陈伯达指导下起草的”,并说他不相信这个说法。据姚依林写的《“一二九”运动回忆》(载于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一二九运动》)...
三联书店决定印行“余英时作品系列”六种,我想借此机会说明一下这六种著作的性质。《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和《朱熹的历史世界》是三部史学专著,各自成一独立的单元。这三部专著虽都标举了个别思想家的大名,但研究的重心则投注在他们所代表的时代。...
黎先耀我郑重地向人们推荐的这本已经不新的新书,是已故美国女海洋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Carson)的划时代的世界名著《寂静的春天》(SilentSpring)。我手头的这册绿色经典,是去年底刚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还带着墨香的书,为什么就...
陈嘉映十几年来大陆文化界海德格尔谈得极多,但直到这两年才连续有几本中文的专门研究著作出版,如孙周兴的《说不可说之神秘》(上海三联,一九九四年),张汝伦的《海德格尔与现代哲学》(复旦大学,一九九五年),靳希平的《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研究》(上海人民,一...
孙康宜记得十多年前我在偶然间读到一篇比较美国三大名校——耶鲁、哈佛、普林斯顿——的短文。由于时过境迁,现在回忆起来已记不清该篇文章的细节,只是其中所用来阐明主要观点的三张插图却仍明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一点也没有陌生的感觉。该文作者主要是利用三张...
永宁人一成功,就要作秀,这一点古今皆然。苻坚的情况就是这样,他统一北方之后,思想上有了骄傲情绪,于是开始作秀了:“坚自平诸国之后,国内殷实,遂示人以侈,悬珠帘于正殿,以朝群臣。宫宇车乘,器物服御,悉以珠玑、琅、奇宝、珍怪饰之。”(《晋书》“苻坚载...
郭熙志如果把一部当代纪录片的历史和世界纪录片的历史对比之后,你会发现从纪录片之父的弗拉哈迪到格里尔逊“宣导式”口若悬河的风格,甚至伊文思的“诗化”纪录片、梅索和怀斯曼触及日常生活的“直接电影”,当代中国近二十年的纪录片历史就是一部世界纪录片历史的...
曹聪一九六二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英国的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Crick)、美国的詹姆斯·沃森(JamesWatson)和具有英国和新西兰双重国籍的莫里斯·威尔金斯(MauriceWilkins),“以奖励他们在核酸分子结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