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昕对西方二、三十年代以艾略特为标志的现代派诗歌,国内外评论和介绍的文字很多。那么在现代派之后诗歌发展的情况如何呢?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的文学教授詹姆斯·布雷斯林出版了《从现代到当代:一九四五至一九六五年间的美国诗歌》一书,是系统研...
柯大诩十九世纪末第一部《易经》的英译本出现时,译者曾说,“若依我们想来把这些小图画凑在一起一定是饶有诗意的,但实际的结果却干燥如灰尘。”“究竟为什么要弄这一堆乱七八糟的图画?这些小线段告诉我们什么?”如果这代表前一个世纪西方人对待《易经》的态度,...
叶晓青前些时候浏览了一些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有关论著,不由得具体地想到了一个比较研究者所面临的困难。当然,对于一个乐观主义者,问题就成了“比较研究者所需要克服的困难”了。首先,从事这项工作的基本条件便是学贯中西,他的工作要经得起专攻中国文化或西方...
冯英子讲到读书,有人说开卷有益,有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两种说法各不相同,也各有其偏颇的一面。其实照我看来,这两句话倒是有机地联系,不可偏废的。尽信书,不如无书。这话何尝不对,因为有些书说真话不多,说假话不少,你倘然完全相信了他,势必上当无疑。五七...
白禾莫尔、康帕内拉、圣西门、布朗基……这些名字,似乎历来只是大学讲坛上、学者书斋中讲述和研究的对象,和十几岁的“娃娃”们无缘。《伟大的空想家》一书的作者,却大胆地把这些陌生的外国人引入少年读物,把他们的思想、学说变成了娓娓动听的故事。这一新颖的尝...
臧力黄心村文艺鉴赏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强调鉴赏学研究,其目的不应只限于为文艺批评增加活力,而应把鉴赏看作是从美学、心理学等多角度研究文艺消费规律的一门边缘性学科。人民文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鉴赏文存》(龙协涛编)一书,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长期以来对鉴赏...
汪向荣一九八○年三月号日本《中央公论》发表的东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冈弘英的文章,在比较了十九世纪后半期以来中日两国对对方的研究情况之后,懊丧地说:日本历史上一直把中国看作自己的“母国”,日本人的脑子里始终存在着“中国”,而中国人就是不关心日本。这种对...
胡发贵清代,尤其是乾嘉间,朴学(又称汉学)在沉默了千余年后又忽然苏醒、活跃起来,乾、嘉学风很快风靡全国,以至“家称贾马、人说许郑”。乾嘉学派的兴衰,距今不远,可供考察、研究的典籍不少,中华书局新近点校出版的《国朝汉学师承记》是其中较为有用的,虽系...
越客近年来陆续出了一些介绍外国现当代文学的专集,有的作家有选集问世,但只有作品,没有文论。另有一些评论集,又只收别人对某个作家的评论,没有他本人的作品。各执一隅,难窥全豹。如果有一种书能提供一个作家的全貌,兼收作品、文论、评论、背景材料、生平资料...
明程书名《达赖喇嘛传》,实际是一部以达赖为纲的西藏政教史,分上、中、下三编,上编述一至十二世达赖时代的史事。著者认为,元太宗窝阔台的皇子阔端派兵入藏,统一各部落,地方行政受中央政府领导,从此以后,西藏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历世达赖的事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