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月堂读翦著《秦汉史》最近,北京大学出版社重印了翦伯赞同志的《中国史纲》第二卷,即《秦汉史》,这是件很有好处的事情。不仅有益于一般读者,也有益于中青年史学工作者。今天的读者渴望得到一些内容丰富、论述深刻,而又简明畅达、文字生动的历史书。不少史学工...
孙越生从几部关于农村改革的著作谈开去近年来,我国农村已经发生了并继续在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在这一形势的鼓舞下,知识界陆续出版了一些围绕农村的变革进行各种积极探索的理论著作和书籍,如《农业现代化的起步策略》(安徽科技版)...
中国的著作家们也许是比较幸运的:他们较少受到书评家的困扰,出版了一本书,如有评论,多半是赞扬,要不就是沉默。舆论要求提倡书评久矣,可是遇见报刊编辑同行,大家还是慨叹:组织扎实的书评稿件难。象以“读书”命名的本刊,至今也不敢自称是什么“书评”杂志,...
陈逸《读书》选目的计划性似有进一步加强的必要,可否每期有一个中心,使一定时期里介绍的知识系统化,做到奇而不失真,求深而毋弃近。另外,书评、书讯介绍的形式还可多样化、多层次,在扩大知识视野、传递最新信息方面多作努力。...
秦兆阳我希望《读书》评介的书籍涉及中外古今,无所不包,而又选材精当,文字力求精炼,无八股气。对此有两点建议:一、介绍一些研究“教育学”的书籍。目前国内有关著作不多,而我们的教育工作,包括学校体制和教学方法,都需要可供改革借鉴的资料。二、介绍一些科...
晓钟《读书》第三期杨沐《关于对策的断想》,读后觉得作者很有见识。比如他对加快引进其它国家六十、七十年代的所有主要技术的看法,提出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应是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等等,无疑都是深有感触而言的。文中提出微电子技术是一门有广泛发展前途的新技术,...
刘法绥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一八二八——一九○五)曾为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书海夜航》(三联书店一九八○年版)说:“在他死后,发现他亲笔摘录的笔记有两万五千多本!”这怎么可能呢?即使二十岁始,每天都在作读书笔记,也只能有两万本,何况...
郑红《再再探索》(知识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我绕不过他——读扬州评话》一文,评论《聊斋志异》平反冤狱的题材时说:“蒲松龄这个当过县令的作家,对小说中那个后来自知冤枉了好人的县令,给他安排了一个‘被参揭免官,罚赎羁留而死的结局,这也分明表现了作品的...
华林甫湖南人民出版社版《中国古今游》,作者系原籍中国的当代日本作家陈舜臣,他毕竟久居日本,难免有错误之处:《杭州》一节写到“白居易曾在西湖筑长堤,蓄水灌溉。……现在犹存,称作白堤。”钟毓龙《说杭州》说白堤“或以为白居易所筑,误也”,白居易所筑的堤...
郑南宣《学林漫录》第六集44页所载《画家颜文梁先生年谱》一文,其中一九○三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岁条云:“是年先生父纯生应友人俞觉请,为绘无量寿佛八帧,刺绣织锦,献之慈禧太后,蒙赐‘福寿二字。觉,字冰臣,举人,为张謇门人,曾赴日本留学。妻沈氏,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