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和吴晗同志的《读史札记》、《灯下集》和《朱元璋传》陆续在三联书店重印了。这是很好的事。两个集子收集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的文章。《读史札记》有好几篇文章,锋芒直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权。如《明初的学校》是在学生反饥饿反迫害的斗争中写的,作者愤怒地...
归秀文真实地反映生活,是文艺创作必须遵循的原则。传记文学写得真,就更为重要。如果凭空捏造事迹,任意拔高人物,对传记文学来说,就是致命伤。人民出版社和湖南人民出版社共同组稿,由张行、黄林石、李仲凡同志执笔的《杨开慧》,在这方面作了可贵的尝试。据我所...
朱翟《读书》第二期吴学灿的《“按需分配”与“各取所需”》,提出要把共产主义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的译文,从“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改回到1958年以前的译法:“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我记得1958年时,曾有人认为译作“各取所需”至少会带来以下几种弊病...
詹彪〔读了第一期吴学灿同志的文章,有些意见:〕我认为“三分法”的错,并不在于它把所有制单独列为首位。在所有制改造阶段这样做是客观上的必要,也是合理的。“三分法”主要是错在完全抹杀了劳动的社会关系。……只讲生产资料所有制,不讲劳动的社会关系,这种所...
你们转来一位读者的来信,有以下一段话:“……(刊物中有些文章的)有些观点也有可商榷之处。如李洪林同志的《读书无禁区》。科学无禁区,理论无禁区都是对的。读书恐怕还得有点‘禁区吧!在第二期上范玉民同志就设置了一点‘禁区,即‘诲淫诲盗的下流书、‘全然造...
浦安修关于彭德怀同志你刊一九七九年第一期译载的《彭德怀》一文,有些地方与实际情况不符,尤其是对彭德怀同志家庭情况的论述有较大出入。一彭德怀同志的家庭出身不是富农彭德怀同志生于一八九八年,其时他家有山地八、九亩,种植茶、棕、杉、红薯、棉花等,伯祖父...
卞孝萱一范老字仲,浙江绍兴人。有一次他和我闲谈,谈起他的家谱,上面记载着,范仲淹的小儿子从江苏迁到浙江,这就是他的祖先。范老说:我就怀疑,当时姓范的很多,为什么别人没有子孙,而我们都成了范仲淹的子孙呢?显然,这是因为范仲淹的名气大,大家都愿意说他...
戈宝权鲁迅“以日文译自作小说”究竟是篇什么作品?鲁迅的作品,远在他生前就已经被翻译成外国文字。他的代表作《阿Q正传》,在1925年被译成英文、法文和俄文,1928年被译成日文和德文,1930年被译成世界语,1936年又被译成捷克文。他的短篇小说如...
刘烜书信是件宝研究闻一多,书信是件宝。《闻一多全集》收书信仅37封。手稿中保存尚未收入全集的书信,比这数字多。闻一多重友情,一生写了不少信。但是,和闻一多的其他著作比较,书信散失得最多。现存未刊的书信,大都是闻一多留学时写的。他先后在美国芝加哥大...
徐铸成面首这一个词,近几年似乎又颇引起一些人的注意,特别是那些爱打听小道新闻的人。解放前出版的辞书如《辞源》、《辞海》,在“面首”这一条,都只列一个义项,引用刘宋前废帝刘子业与山阴公主的故事。《魏书·刘子业传》:“时其姊山阴公主大见爱狎,淫恣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