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艺评论
《长江文艺评论》以“聚焦创作、研究问题、凸显批评、引领风尚”为宗旨,致力于开展积极健康、精准有效的文艺批评。 本刊敬重前辈,不薄新人,对青年批评家,尤寄望焉。本刊将搭建一个老中青三代批评家共同发声的平台,尤重不同意见的讨论与争鸣。要众声喧哗,不要万马齐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唯忠实贯彻“双百”方针,方有文艺批评的春天。
文集访问量: 6328 次
音乐列表
◆王朝军与中国历史同步,在宽街,1957年派生出两种生活,一种叫政治,一种叫家庭。薛燕平注视的是家庭。她的目光笃定、锋利,她一开始就将自己的野心暴露无遗,她要让黄土坑胡同七号院的喧闹和冗杂成为宏大叙事视野之外的“异类”——这个异类的“户籍地”在北...
◆李冰璇对李修文来说,写作是寻找自我、书写自我、拯救自我的旅程,不同时期的文学创作中蕴藏着他不同人生阶段对“自我”的理解。从《山河袈裟》到《致江东父老》,“人民”成为帮助他走出写作困境的明灯与方向,“自我”与“人民”的关系变化也在其散文创作中体现...
◆陈澜新时期以来的散文创作虽然不像诗歌、小说那样,有着此起彼伏的流派更迭,也没有成体系的理论思潮与创作现实相呼相应,但随着时代变化,其创作的内在脉络走向还是清晰可辨的。个人认为,1990年代以前的散文主潮是历史演绎,作家们沿着时间的纵向维度,上下...
◆李修文首先感谢“南方文学盛典”和各位评委,许多年前,在这个奖项创立的首年,我曾经作为一位小说作家被提名过当年的新人奖,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我作为一名散文写作者获奖的时候,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这个奖项的纯粹性:它验证了写作之难,也验证了隐藏在写作之难中...
◆胡芊芊《河里只有蛤蟆》是一本有趣而不失高雅的微型小说集,在这本书中,学者不再是那般遥不可及的象牙塔中的说书人,却仿佛是我们生活中的亲密好友,讲述着他的人生体悟。这本书由杜青钢教授于2019年创作并由译林出版社出版。作者杜青钢是一位享誉中外的学者...
◆熊均一在中国,孟子最早发现了诗歌文本的不可靠性,于是提出了“知人论世”的口号,对诗歌的解读,从董仲舒开始有“诗无达诂”之说。然而,要了解一个陌生的诗人,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甚至是相识多年的熟人,我们也并不一定真正了解对方。因此,后人又发现“知...
◆霍俊明21世纪曾在新旧世纪交替的发展愿景中被称为新世纪,而21世纪又不是凭空发生的,从诗歌的历史演化来看,我们要意识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发生的“盘峰诗会”所导致的中国诗歌格局的对立状态,而这种分化、延异也渗透到了21世纪。如果我们要对二十年的...
◆刘鸣鸣中国山水画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传统的思想观念中,通常认为水墨比色彩更高雅,水墨山水画受到历代画家的重视。“重水墨、轻色彩”的格局就此形成,这种局面持续了很久,一直到晚清时期都没有很大的改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文化思潮大量的涌...
◆朱毓文谢海盟是台湾青年作家,毕业后不久即跟随台湾著名编剧朱天文加入电影《刺客聂隐娘》的编剧工作。而朱天文是台湾著名女编剧,也是侯孝贤的御用编剧,2015年凭借电影《刺客聂隐娘》入围第五十二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从第四十二届金马奖,到第...
◆王曦2020年初,突然爆发并迅速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往来频繁的地球村民无奈按下暂停键,随之停摆的也包括与商业结合日益紧密的舞台艺术,特别是“现场感”强烈的戏剧、舞蹈、音乐剧场受到了严重影响。世界各国选择了关闭剧院,演出计划无限推迟。本已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