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艺评论
《长江文艺评论》以“聚焦创作、研究问题、凸显批评、引领风尚”为宗旨,致力于开展积极健康、精准有效的文艺批评。 本刊敬重前辈,不薄新人,对青年批评家,尤寄望焉。本刊将搭建一个老中青三代批评家共同发声的平台,尤重不同意见的讨论与争鸣。要众声喧哗,不要万马齐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唯忠实贯彻“双百”方针,方有文艺批评的春天。
文集访问量: 6313 次
音乐列表
◆娄文利“想想我那牺牲的战友,还有什么荣耀说得出口?”第一次听到歌曲《坚守》(陈道斌词,戚建波曲),就被开头这一句歌词深深打动——这是一个多么震撼人心的反问句!短短的十几个字折射出多么朴实却高尚的情操!歌曲的主人公是“深藏功名、坚守初心”的新时代...
◆苏也中国文人常常醉心于山水之间,在林间穿行,坐望云端,折枝插瓶,葬花吟诗,而在许多西方艺术家那里,大地和山林是他们创作的源泉,甚至是直接发生和展示的场地。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从西方兴起的大地艺术(LandArt)也被称为“地球艺术”(Ea...
《时代的面影——当代文艺论集》,李松睿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松睿的新著《时代的面影——当代文艺论集》,收录了作者十九篇文艺评论文章,涉及当代文学、影视剧以及美术等多个领域,虽然分析对象各不相同,但处理问题的方...
◆吴道毅2001年,史铁生在接受法国汉学家安妮的文学访谈时表明了他的文学观念,并将他的创作称为“面对灵魂的写作”。他指出:“根据关注点的不同,我看中国的文学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对生命存有疑问,视写作为对生命价值的探问与寻求,对生活的匡正,这可以说是...
◆李鲁平当从文学样式上审视,把诗歌跟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相比较,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在作品数量上,还是在作品产生的影响方面,诗歌对城市的书写都明显逊色于关于乡村的书写。当走进一条街道、一家饭馆,或住进一家宾馆时,当面对一扇窗、一栋楼、一座桥、一盏...
◆刘月新任何好的文学都是对生命经验的唤醒与激活,其中散文似乎又与生命经验的关联尤其密切。诗歌能够以生命经验为触发点大胆想象和幻想,小说可以通过虚构将生命经验扩展和放大,而散文则必须紧紧贴近于生命经验本身来做文章。作者从生命经验出发,经过心灵的反刍...
◆龚映月自先秦两汉时期开始,动物叙事便作为一种叙事类型参与到整体叙事的建构中。“五四”以后,动物叙事从古典题材领域逐渐过渡至叙事学意义上的现代文体领域,在鲁迅、许地山、沈从文、巴金等作家的作品中出现姿态各异的动物形象。新时期以来,动物叙事逐渐演变...
◆鲁太光一杨志鹏的《百年密意》封底上有这样一段推荐语:“《百年密意》以方便文字传播生命真相。一切因缘,有万般的解读,但只有两种循环,缘起缘灭;一颗心灵,有无量变化,但只有两种趋向,光明与黑暗。希望你选择光明。”话虽简短,却准确地抓住了这部小说的主...
◆聂运伟胡述武的中篇小说《飞扬的灰》所描述的生活场景、人物故事、情感样式,对于今天六十岁以下的读者,多少会有一些陌生感。《飞扬的灰》可归为非虚构小说。在作者纪实性的叙述中,一群年轻人的花样年华在泛黄的历史氛围里,伴着已逝的青春旋律,绽放出一种欲说...
◆汪树东在论文《前沿性: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魅力所在》中,陈美兰教授曾说:“所谓前沿性,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价值的前沿性,作为研究者,更需要的是具有一种建立在历史透视基础上的超越性眼光,一种广涉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大视野,一种紧贴文学演进行程所获得的敏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