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是中国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享有良好声誉的著名期刊。目前月发行量800万册,居亚洲和中国第一、世界综合类期刊第四位。自创刊至今,共发行近15亿册,发行量连续14年位居中国第一,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文集访问量: 19614 次
音乐列表
子沫我评判一个人的好坏,主要看他对待家人的态度,这绝对可以把一个人看个八九不离十。经常在一些饭局或公共场合看到一些人接到家人的电话,口气非常不耐烦:“不正忙着嘛,吃完就回。”未说两句,就匆匆挂掉。忙什么呢?忙着喝酒,说些无关紧要的话,却没有耐心听...
刘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人体运动学教授摩尔豪斯博士做实验,让20个学生先坐在柔软的沙发上读书,过一段时间,又改坐很不舒服的硬椅子。结果发现,那些学生坐硬椅子时,因为不舒服而不断调整坐姿,看起来好像毛躁不安,学习成绩却比坐沙发时好得多。摩尔豪斯说:...
马德小区里曾来过一个卖柴鸡蛋的老人。老人个子很高,精瘦,骑着一辆破旧的大自行车。来了之后,便蹲坐在小区门口,把一篮鸡蛋放在面前。他不吆喝,只是看着过往的人。好多人都说,那不是柴鸡蛋,而是从养鸡场挑选了最小的,盛在一起卖最好的价钱罢了,大家总会在买...
周国平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做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
蓝色海岸有一位画家说,齐白石的画为什么画得那么好?而且年纪越大画得越好?因为他越到晚年,对生活就越依恋,也越爱惜身边的一切。“他晚年的画,既有像是第一次看到红色辣椒的感觉,又有像是最后再看一眼的不舍之情。”这样的描述,深动我心。仿佛有点明白,那些...
整整好几代中国人都没有为更长的寿命做好准备。似乎一个中国人仍旧像古代一样,在30多岁死去比较合适。我从未听说有谁的父母在30岁以后学会了什么新东西,我这一代人也一样,若不是谋生所需,中国人好像就是活在禅定当中——那是印度人发现的死活之间的一个状态...
梁文道大哲学家G.A.科亨是一位左派学者,专门教马克思主义哲学。2009年他去世时,英美很多主流媒体都刊发了悼文,其中有一篇是美国著名自由派学者德沃尔金写的。德沃尔金的很多观点跟科亨截然不同,但他们是很要好的朋友。科亨这辈子最大的论战对手是美国哈...
〔法〕让·安泰尔姆·布里亚-萨瓦兰/文敦一夫付丽娜/译国家的命运取决于人民吃什么样的饭。告诉我你吃什么,我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与发现一颗新星相比,发现一款新菜肴对于人类的幸福更有好处。人类是所有动物中唯一能够在不感到饥渴的情况下享受吃喝的快乐...
赵路在web2.0时代,死亡是这样的事:你的头像不再亮起,你的日志不再更新,你不会再去对他人的观点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你去世的消息传开后,大概会有一些人为你在网上点起蜡烛;再过短短几天,除了至亲的人,不会再有人记得你是谁。(汪杰摘)读者2013年1...
焦松林/译莫莉的妈妈买了一条鱼。莫莉发现烹调前妈妈拿了把刀,把鱼头和鱼尾全部割下来,这才放进锅里煎。“妈妈,为什么要把这些割下来呢?”莫莉问道。“呃,这个我也不知道。你外婆就是这么做的。我是学着她的样儿。”妈妈答道。等下次去外婆家,莫莉就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