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是中国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享有良好声誉的著名期刊。目前月发行量800万册,居亚洲和中国第一、世界综合类期刊第四位。自创刊至今,共发行近15亿册,发行量连续14年位居中国第一,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文集访问量: 19901 次
音乐列表
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在一个风景画画展上,巴尔扎克和画家站在画布前。在这幅画的背景里,远离主要情节处,田地中央有一栋小房子。烟从烟囱里升起。那儿有人。巴尔扎克转向画家。“那栋房子里住了几个人?”他问。“我不知道。也许六七个。”“你是指一家人?”“也...
罗振宇最近,我听了一个社交媒体公司高管的讲话。他说,他们公司对于什么是成功的产品,有一个奇怪的定义。有两种产品,都算是成功的:一种是上线之后快速增长的产品;还有一种,是上线之后快速死掉的产品。那什么才算是失败的产品呢?就是那种成又成不了,死又不甘...
冯唐“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这是一句看似平常的话。這句话的重点不在于“心得”,而在于“疑义”。做任何行当,全身心投入,结局往往是爱上这个行当。情人眼里出西施,而能够跳出来思考,产生“疑义”,挺难。更难的是,有了“疑义”,能不强装大...
晨曦有人曾问著名小说家毛姆,是等灵感到来后写作,还是按自己的计划写作。毛姆回答:“我只在灵感到来后才动笔,但幸运的是,我的灵感每天早晨会准时到来。”作家是一种风险非常大的职业,我这么说或许有很多朋友不以为然——动动笔写字而已,会有风险吗?其实,作...
松下幸之助人如果想要正衣冠,首先要站到镜子前面。镜子是公正的,它能如实映照出一个人原本的形象。就算一个人固执地坚称自己的领带没有系歪,只要他往镜子前一站,是正是歪一目了然。如此一来,他就只能承认失误,然后改正。镜子尽管可以正衣冠,却无法映照出人心...
亚历山大?封?笙堡如今有主見的人,全都变成“不爱旅行的人”了。喋喋不休地炫耀自己在洛杉矶或者纽约的种种见闻,或一脸陶醉地叙说自己在巴厘岛梦幻海滩上的顶级享受,这些人,只会让人觉得可笑,没见识。大家似乎渐渐觉悟了:快乐并非能跟旅行社买到。既然有钱人...
刘墉最近,有位出版界的朋友对我说,一本畅销书应该合乎几个条件:第一是封面和书名吸引人,第二是纸张和印刷精美,第三是厚度足够,最后才考虑内容。原因是读者到书店选书,经常先被封面和书名吸引才会去翻阅;看的时候,最初注意的则是印刷和纸张,然后估计价钱与...
偶阅《爱因斯坦文集》,看到这样两段话:“有的人只看看报纸,最多也不过再读一些当代作家的书。这种人在我看来,正像一个极端近视又不屑戴眼镜的人。他完全依从他那个时代的偏见和风尚,因为他从来看不见也听不到别的东西。一个人要是单凭自己来进行思考,而得不到...
蔡志忠智者苏来曼·哈拉比,常用一本厚厚的书来作挡门砖。一天,來了一位严肃的访客,看到书在地上,就把书捡起来。哈拉比说:“把书放在原地。”访客说:“这样对书不敬,不该是智者的行为吧?”哈拉比回答说:“不知道某一本书对某人有用,就以为对另外一个人也有...
吉田兼好文东曾向双六(一种棋盘游戏)名手请教获胜的秘诀。他说:“每走一步不要总想着一定要赢,而要想着怎样才能不输。要想到怎么下会输,然后不去那樣下。每一步都要想着缓败。”这是悟透了之后才会懂的道理。修身、治国也是同样的道理。读者2019年1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