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选刊
《民间故事选刊》民间文学刊物。以搜集整理和发表国内外民间故事为主。《民间故事选刊》是中国唯一的精选古今中外故事佳作的月刊。艺术性强、知识面广、趣味性浓、文图并茂、装帧精美、雅俗共赏、老少皆宜。
文集访问量: 6541 次
音乐列表
◇文/叶凌云乾隆年间,有一年大旱,又赶上蝗灾,很多地方都歉收,百姓日子过得很艰难。朝廷虽然四处运粮赈灾,但僧多粥少,加上官吏腐败,效率低下,饿死人的事屡见不鲜。各地官员纷纷上书求援,激烈一点儿的就亲自进京求见皇上。乾隆开始还接见几个,后来人来得太...
◇文/天宗健图/段明辽圣宗耶律隆绪时,为了能与南面的大宋国抗衡,他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减少赋税,整顿吏治,使辽国百姓富裕,国势强盛。1004年,他亲率大军进攻宋国,宋国重文轻武,军队不堪一击,被他一口气赶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大宋国皇帝慌了,急忙派人...
◇译/周大鸣那年夏天,阿曼达决定和男朋友雷姆一起去徒步探险,目的地是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的山区。雷姆查阅了安克雷奇地区的资料之后,忧心忡忡地对阿曼达说:“亲爱的,要不我们过几个月再去吧。”阿曼达瞪大了眼睛,说:“阿拉斯加可是美国的最北部,再过几个月...
◇文/刘春山图/段明阿五是个皮匠,专做兽皮加工。他把收购来的生兽皮,用手工制作成熟皮,然后卖给人家做皮衣、皮帽或床垫。这行业虽然辛苦,但技术性很强,早年间在北方是很吃香的。这天,黑风岭上的黄三捎信让阿五去收兽皮。阿五起了个大早,翻山越岭跑了四十多...
图/段明一灯笼赵叫赵德亮,武清县城关镇人。他开了一个灯笼铺,灯笼做得特别好,人们就送他一个外号叫“灯笼赵”。谁要是想买灯笼,得先付钱预订。即使这洋,灯笼赵的活儿还是忙不过来。正因如此,灯笼赵就定了一个规矩,每天只做3盏灯笼,3盏灯笼订满,只能往后...
◇文/杨进升图/段明明朝天启年间,乔应甲阁老回乡省亲,途经安邑县境,看见一条沟旁的官道上围着好多人。他跳下毛驴,挤进人群,只见大路一侧躺着一具男尸,脑浆迸裂,血肉模糊;尸旁有一少妇披头散发,啼哭哀号;少妇身后席地坐着一位老婆婆,双目圆睁,怒容满面...
◇文/宋月航明朝天顺年间,浙江杭州嘉禾巷里居住着一位老人,人称沈九。沈九家境富庶,平时闲来无事就喜欢养鸟、玩鸟。在他饲养的百鸟中,最令他喜欢的是一只画眉鸟。这只画眉不仅鸣叫起来特别悦耳动听,而且凶猛善斗,其他鸟类见到它都知趣地躲得远远的。更令沈九...
◇文/刘向侠图/段明清末年间,在邳州大运河的北岸,有条直通大运河的南北街。街西住着家姓皮的,因他行三,大家都叫他皮三。皮三在路边支了个烧饼炉,每天半夜就起床,生炉子、和面,鸡没叫头遍,皮三的头炉烧饼就做好了。这天,皮三的头炉烧饼刚出炉,忽见摊前来...
◇文/任万杰古代没有照相技术,犯人头像都是用毛笔画在通缉令上的,和本人相差甚远,简直就是抽象派艺术,按理说犯人很难被认出,可是实际效果出奇地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和现在不一样,没有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农村不但没有外出务工人员,而且为了控制人口,...
有个花花公子把祖业败光了,只得做了乞丐沿街乞讨。一天,乞丐碰到一位农夫,农夫对他说:“你也是七尺男子汉,不缺胳膊不缺腿,为何不自己劳动养活自己?”这个乞丐听了,一点儿不感到羞耻,他拾了一根树枝在地上写了四句诗:“朝吃千家饭,夜宿万户亭。未犯朝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