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坛
《当代文坛》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是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文学类核心期刊。《当代文坛》主要设有名家论坛、对话与交锋理论探索、创作研究小说面面观、作家与作品批评与阐释、诗歌理论与批评海外文坛、海华文学之窗散文艺术谭、女性文学论博士论坛、文艺论著评介影视画外音、艺术广角等栏目。
文集访问量: 7288 次
音乐列表
詹玲摘要:李宏伟的《灰衣简史》通过披着靡菲斯特外衣的灰衣人/浮士德形象,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多个故事,用回归禅宗与儒家思想文化传统的方式,反思知识分子启蒙话语的无力及原因,探寻后信息时代重建人的主体性及存在意义的可能性。令人目眩的叙事技法不仅让文本从...
朱厚刚摘要:林白对北流的书写经历了从刻意疏离到靠近再到集中书写的过程,北流也成为她作品无法回避的精神原点与写作据点。把地方历史、家族故事、个人遭遇糅合起来的《北流》是一次聚焦与总结,成为林白的结构性作品,决定了林白的文学史方位。这其中有她与故乡的...
冯涛摘要:陈彦小说呈现出戏剧化的叙事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代言体”的叙事特点、叙事场景的戏剧化以及视点转换下的多维度叙事。小说对于舞台艺术的借鉴,增强了文本的蕴藉,形成了互文的关系。戏剧化场景叙述在带来直接性審美体验的同时,彰显了小说的现实主义品...
王奕涵摘要:文学是一种虚构的艺术,而历史是一种客观的真实,李敬泽却通过重新言说历史,将书写悬置于真实与虚构之间,诠释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观与历史观。他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叙事策略,以实现自己的文学目标。首先,时间是叙事的基本维度,李敬泽...
摘要:长篇小说《民谣》以江南水乡的明丽意象,借用隐喻等方式,反而激活了王大头霉味的记忆,写出了少年王大头眼中和心中灰暗的诗意江南。王大头所用的成人化的少年视角,看到的是莫庄人们的平凡人性。麻绳型的叙事方式,表现了莫庄的过去与现在交织的立体生活。明...
范玲摘要:简单地将“文学”等同于承载各类意识形态的空洞的话语场无法真正解决“文学”所面临的问题。参照克罗齐美学的理论逻辑,艺术与概念、经济、道德的不同,促使我们需要首先对艺术作一个界定,让艺术成为艺术;但相异不是相斥,艺术与其他三者的区别不会成为...
宋聪聪摘要:学界对海德格尔诗学理论的研究较少触及实践维度,因为海德格尔不仅在谈论艺术时鲜有论及实践,而且在其他著述中也较少流露出对实践问题的关切。但通过与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的对比我们发现,海德格尔的诗学理论实际上是对亚氏所提出的人的三种活动即理论...
严金东摘要:“面向事情本身”是现象学的口号和经验的简述,舍勒认为这一经验即“去象征化”“去符号化”,具体揭示了“自然世界观充满了象征”而“现象学哲学是一种对世界的持续去象征化”。舍勒的说法拉近了现象学经验和文学经验的距离,在一定意义上可说,文学经...
贾玮摘要:能够“使得石头重新成为石头”的文学与“回到事物本身”的现象学原则在20世纪初的呼应,使得文学与物发生了密切的关联。海德格尔的诗论甚至敉平文学艺术与其他物的区别,开启了将文学艺术研究纳入物之研究的可能。通过类比于身体,梅洛-庞蒂的理论则表...
苏宏斌摘要:茵加登主张文学作品是一种由语音构造层、意义单元层、再现对象层和图式化侧面层构成的多层次结构,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一理论提出了质疑:第一,文学作品的语音和语义之间是层级关系吗?第二,文学作品中的各种人物和事件是作家通过语言行为对意识行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