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7282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孤树
  • 菊下香
  • 混沌虚空
  • 小南山
  • 南山2020
  • 胡谈
劳动经验与文学叙事 2023-11-09 08:48

林芳毅摘要:劳动经验是文学表达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同历史阶段的劳动方式和劳动形态,催生了不同的劳动经验与文学叙事。我们时代的劳动方式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冲击,其形式与经验日趋多样化;劳动时间与休闲时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化;劳动空间也从固定性向多变性转...

浏览全文 阅读(26278)

张译丹摘要:叙事文学所叙之“事”长期被狭化为叙述事件,而使智性的事理、事义被忽视甚或弃置,近年来一些杰出作家突破这种流弊、偏向,让智性元素重返了叙事现场,阿来的最新作品《寻金记》便是其中之一,但这部作品却更矫矫不群,作家对智性的理解与表达并不限定...

浏览全文 阅读(26398)

王婧娴苑宇轩摘要:从古代立足于中原意识下的“边缘书写”到当今凸显各地方独特个性的“区域书写”,中国地域文学的写作视角与思维逻辑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前者的叙述视角笼罩在大一统的文化语境下,后者的叙述视角则体现了多元化的价值表达方式。这种改变,...

浏览全文 阅读(26540)

黄灯和很多自觉的非虚构写作者比较起来,我承认到目前为止,我写作的诱因主要来自现实情绪的触发。我是一个容易激怒的人,一个人到中年依然难以优雅控制情绪的人(这可能和我属虎有关),但现实中,我并不拥有太多痛快淋漓发脾气的机会。意识到这一点,我知道自己永...

浏览全文 阅读(26690)

何瑛摘要:黄灯《我的二本学生》聚焦于“一帮中国最普通的年轻人”,以共情的方式切入一个个二本学生的命运,以微观情感推动对于宏大背景的考察,以“抒情”为方法勾勒出对时代图景的想象。本文试图跟随此书的空间线路,探究作者如何以“抒情”将小经验和大时代联系...

浏览全文 阅读(26716)

主持人语就文学性而言,黄灯的《我的二本学生》似乎并没有太多可圈可点之处,但它又的确具备相当动人的力量。或许正因为此,它受到广泛关注,堪称畅销。这不能不让我们感到困惑:我们所说的“文学性”,到底是什么意思?它是否有多种可能,却被我们轻易地遗忘了?如...

浏览全文 阅读(26796)

孙国亮张燕姿摘要:冯骥才是“津味小说”大家,他以码头宫庙、洋房教堂等物质性“记忆之场”作为支撑文化记忆的有效之维,以皇会仪式、杂耍技藝等象征性“记忆之场”赓续集体记忆。“记忆之场”的“津门”构成小说叙事的核心要素,拥有独立的文化阐释功能,提供着语...

浏览全文 阅读(26846)

周保欣沈晨薇摘要: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具有重要的小说史、小说理论价值;其价值的要义,就在赓续中国古典小说写人学的命理,而有推陈出新的创造。《俗世奇人》具有“稗官野史”的“类方志”写作特点,其写人学的方法,即在以人类学的“深度描述”方法,在“时间-...

浏览全文 阅读(26938)

摘要:《艺术家们》着意深描艺术家们的“心居”,隐喻艺术家的灵魂样貌与变迁,在对世俗与俗世成分的剥离中放大“精神至上”“艺术至上”的内核,用叙事的灯塔照亮被庸俗化了的艺术家们的心灵和他们驻足的世界,在时代的青铜雕像上镌刻下一个老艺术家的声音。一部《...

浏览全文 阅读(27089)
人文精神的当代取径 2023-11-09 08:48

曾攀摘要:本文从冯骥才小说对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的关注入手,尤其针对长篇小说《艺术家们》中总体性的美学诉求,探究其通过人物在时代分岔口中的裂变,考察人文精神的当代境况,及其所对应的当代中国艺术探索的困境和惶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人文精神在当下的...

浏览全文 阅读(27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