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7346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秋梓
  • 孟冰
  • 木木成舟
  • 藍光雨
  • 宋家园
  • 孤树

贾新摘要:“西藏新小说”的先锋叙事大潮退去后,藏族作家次仁罗布重返现实主义创作的文学叙事场域,以“还原真实的西藏”为圭臬,以“现实主义”为创作主调,在对人类生存的“孤独”命题的深刻揭示中,在对西藏历史的深切追怀中以及对现代文明与藏民族传统文化博弈...

浏览全文 阅读(32506)
政治与个体的纠葛 2023-11-09 08:48

孟令军摘要:在席勒的观念中,理想的国家和个体之间并不存在着冲突,只是现有的国家体制阻碍了个体发展。人只有在政治活动中才是人,否则就是野蛮人;人性是个体身上所固有的特质,是人存在的根本。席勒美育思想中的政治性并不是指其在建构美育观时的宏观历史背景,...

浏览全文 阅读(32497)

熊腾摘要:在《判断力批判》中,为了阐述判断力的先天原则,康德首次引入“类比”思维,借助于反思判断力的提出,以及情感能力的主观性特征,将“类比”从单纯的修辞性话语提升为一种原则高度的运作方式。这可以说是康德为了统一整个批判体系而在审美情感领域中的一...

浏览全文 阅读(32567)

李钧主持人语:德国古典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它不但对古希腊以来的西方美学作了最全面、系统的历史总结,而且直接催生和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并开启了美学的现代性之旅,20世纪几乎所有西方美学大家无不受到其或大或小的影响和启示,德国古典美学...

浏览全文 阅读(32609)

张祖立摘要:贾平凹新世纪以来的长篇小说较多地涉及到动物形象的叙事,他通过对动物的一般性描写、象征性描写、“有惊”意象描写和日常化形象描寫,深入、细腻地探索文学表现人类面对社会变化所产生的心理困惑及挣扎的多种可能性,实现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度观照。在...

浏览全文 阅读(32668)

摘要:《古炉》迄今,以“自然”之道为参照,表达其对历史人事的思考,属贾平凹小说的重要特征。《古炉》中作为核心视域的“四时”观念,《老生》中四个故事所体现的循环特征,均与中国古典思想的“自然”观念密切相关。《山本》所涉,虽为1920、30年代的历史...

浏览全文 阅读(32713)

张学昕贺与诤摘要:贾平凹在书写“有历史和现实长度”的文本同时,也善于运用短篇小说调整写作节奏和情绪,补充叙事经验。短篇小说是对生活简洁而浩瀚的聚焦和呈现,对现实和灵魂有极强的穿透力,贾平凹将他的雄浑悲悯的精神气度和乡土经验弥漫在字里行间,使短篇小...

浏览全文 阅读(32732)
从商州到世界 2023-11-09 08:48

摘要:要对一个作家、一种或一个时代的文学进行把握言说,首要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阅读作品。在对贾平凹新时期以来四十余年文学创作连续性的阅读过程中,既可看到其创作凸显着奇特的审美个性,亦可把握其发展脉络:从商州到世界、从艺术表现到思想表达。尤其是从1...

浏览全文 阅读(32840)

李扬摘要:“成都模式”立足于中国现代巴蜀作家独特的现代体验,它所着眼的问题具有高度典型性与开放性。作为一种“方法”,它不仅释放了“地方与人”的话语空间,而且其内蕴的研究理路更能够启发、类比其他形态各异的“地方模式”,有助于研究者更全面地把握现代文...

浏览全文 阅读(32834)

主持人语:提出“地方路径”的问题无疑就是对“空间意识”的呼唤。在过去的文学研究之中,我们自觉不自觉地更加重视“时间”,晚清民初影响中国思想界的“进化论”昭示的是时间,那时的人们是借“时不我待”的紧迫来唤醒国人的危机意识,1980年代的“现代化”焦...

浏览全文 阅读(3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