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坛
《当代文坛》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是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文学类核心期刊。《当代文坛》主要设有名家论坛、对话与交锋理论探索、创作研究小说面面观、作家与作品批评与阐释、诗歌理论与批评海外文坛、海华文学之窗散文艺术谭、女性文学论博士论坛、文艺论著评介影视画外音、艺术广角等栏目。
文集访问量: 7350 次
音乐列表
殷曼楟摘要:在历史主义语境中,艺术品身份的不稳定性一直是个难题。杰罗尔德·列文森作为当代艺术本体论研究的代表人物,以音乐本体论研究介入了该论争,在其历史主义框架下独辟蹊径地提出了一个辩证应对艺术品身份确定性与开放性的策略,即艺术品身份因传统及过去...
周计武摘要:阿瑟·丹托从语义学的视角分析了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差异,抛弃了传统美学以艺术品为中心的习惯思维,转向“某物为何是艺术品”的艺术资格研究。它重点关注艺术中不可见的属性,思考社会的体制性语境对艺术命名、识别与阐释的影响。艺术界是艺术品获得艺...
主持人语:在当代,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下,对艺术我们总有着说不完的话,也自然有着数不清的理论命题。艺术的身份是什么,属性是什么,谁定义了艺术,等等。相较于急速发展的社会文化,以及频繁更新迭代的科学技术,艺术的存在状态着实令人堪忧。在大多数时间里,艺术...
吴景明王凯凯摘要:1980年代以来,阿来在文坛崭露头角,诗歌、小说、散文众体兼备,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实绩。虽然这几门文学体裁呈现方式不同,但在阿来手中却有了互补的可能。彼时中国文学进入了“多元”并置的众声喧哗时代,前卫姿态愈发明显,多数作家都在发...
王妍摘要:本文围绕阿来“山珍三部”,分析“非在地”(中心城市)和“在地”(故乡)之间的多重对应关系。阿来的这三部中篇小说,直面当代社会现实,书写农牧民如何从“在地”的故乡走向城市,并密切地关注他们精神困惑及价值选择。“山珍三部”展示了阿来书写的关...
摘要:阿来的文学创作几乎都是有关藏地的。他以“维护者”的身份表现出对藏民族文化的认同,同时,更以豁达的胸襟在呈现、反省和纠结中向我们展示了藏民族文化面临的困境和自我超越的可能性。他将自己对藏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独特体验熔铸到文学作品中,以千百年来扎根...
季进摘要:阿来敏锐地感受与呈现边地社会的变与不变,始终书写着一曲宏大而神秘的藏地史诗。《云中记》充满了大小辩证、轻重相成的张力,人与物、天与地、鬼与神,都在云中村的废墟中交响对话,回荡其间的是作者巨大的悲悯情怀。本文将《云中记》置于抒情传统的谱系...
叶珣摘要:自辛亥革命起,《四川公报》的文艺增刊《娱闲录》,就一直办得红红火火,所刊载的作品,不论是语言和写作手法上的革新,还是内容上新女性的建构以及科学民主观念的传播,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那一时代成都的文学风貌。通过考察《娱闲录》,带给我们对中国新文...
蒋述卓龙扬志摘要:粤港澳文学植根于共同的文化传统与历史记忆,以语言、血缘、文缘为纽带而建构的共同体一方面紧密联结着民族国家的现代叙事,又在各自差异化的时空领域里形成了不同的议题。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大湾区文学将成为承载、丰富“...
从这一期起,《当代文坛》推出新的栏目:地方路径与文学中国。这题目容易引起的联想是,我们是不是要重提中国文学在各个地方的发展问题?也就是说,是不是“深描”各个区域的文学发展以完整中国文学的整体版图?肯定不是这样。就像我们在反复提炼这一学术命题之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