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1934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DiWan
  • 林沐风
  • 香灵儿
  • 小泥巴
  • 爱农
  • 谷一

摘要:川端康成晚年创作的中篇小说《睡美人》有着动人心魄的艺术之美和丰富深刻的主题意蕴。作家通过设置独特的环境与人物视角,运用意识流手法与色彩象征,强化和表现了人物在善与恶之间的内心交战。《睡美人》贯彻着作家创作中的许多特质,小说中以江口为代表的老...

浏览全文 阅读(25816)
人性赞歌与民族挽歌 2023-11-09 08:48

摘要: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以鄂温克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的身份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氏族的兴衰更替和生老病死。人生短暂,既来,便会走。有人自戕而死,发出抗争之声;有人为救人而死,散发人性光芒;还有人溺亡在历史洪流之中,无数人的死亡最终合奏成一曲悲壮...

浏览全文 阅读(25709)

摘要:基于福柯权力话语理论,本文以《冰与火之歌》中瑟曦和丹妮莉丝这两位典型女性为研究对象,深刻剖析了父权制权力话语规训下被边缘化的女性形象以及女性对不平等的家庭关系和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所做出的积极抗争,以揭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话语的重建。旨在鼓...

浏览全文 阅读(25661)

摘要:《荆棘鸟》以菲、梅吉、朱丝婷三代女性的爱情为主线,描绘了克利里家族极具戏剧性的生活。菲既是凝视者,也是被凝视者。她承受来自男性凝视的暴力,但认同的凝视为菲的自我发现和主体认同提供了契机。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以及菲的主动凝视,促进了菲女性意识的...

浏览全文 阅读(25572)

摘要:作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无名的裘德》借助农村青年裘德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英国乡村后所导致的剧烈变化及创伤,引发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探讨和研究。笔者尝试用赫尔曼的创伤理论,从创伤症状、创伤原因和创伤...

浏览全文 阅读(25470)

摘要:《斯通纳》虽出版于1965年并得到少数学者、评论家的推荐,但直到2013年,它才完成从寂寂无名到年度畅销书的蜕变。因此,在学术界少有对《斯通纳》的研究。本文试图从空间理论的角度,通过对《斯通纳》中书房这一隐喻意象及其变迁的分析,丰富这一领域...

浏览全文 阅读(25401)

摘要:残雪作为当代文坛上最难读懂的作家之一,其创作历来饱受争议,因其内容的晦涩难懂,创作手法的一反常态,使她的作品形成了独特的“残雪之谜”。在当今学界,大多数对于残雪作品的研究集中于对其主题的研究与意义的挖掘,即“写了什么”,而对其叙事手法即“怎...

浏览全文 阅读(25287)

摘要:在《呼兰河传》中,呼兰河人是传统的,他们是实用主义的信奉者,沿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固有的思维、在苦难中作乐,展现了在逆来顺受中群体意识对个体生命意识的湮灭,对自我价值的漠视与否定。萧红以平静的笔触,通过呼兰河人的生命价值观、逆来顺受的生存...

浏览全文 阅读(25182)

摘要:《伤逝》的叙事美学中存在着一种轻逸与沉重的美学对立:以减轻语言的分量来反衬现实的沉重。文本以“轻”载“重”,用简洁平实的语言表现多重复杂的象征空间,在轻与重的反差中,将现实的困境转化为深邃的思考,在反抗绝望中寻找新的生路。本文以“路”为例,...

浏览全文 阅读(25142)

李明道吕洁摘要:杨绛与福楼拜出生于中国和法国两个不同的国度,均是作家。其各自代表作《我们仨》和《包法利夫人》均取材于真人真事,在主题思想和叙事上各有其相同和相异之处,但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命运与家庭命运却是天壤之别。而两位作家又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

浏览全文 阅读(24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