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花(上)
《参花》杂志是全国知名的老牌大众文艺期刊,是国家文化类重点期刊,创刊于1957年,由吉林省文化厅主管、吉林省文化馆主办,当时刊名为《说演弹唱》,1981年更名为《参花》。迄今为止,总发行期数700余期。总发行数量为2亿册。半月刊,上半月是纯文学版,下半月是理论版。
文集访问量: 10827 次
音乐列表
康雪菲“五三惨案”中消失的老家“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春节,爷爷总捧着一本影集翻看,手指摩挲着边角,抚摸着那些已经泛黄的老照片。爷爷盯着一张全家福正出神儿,我问:“爷爷,您看什么呢?”他拉长了语调,若有所思地仰头说:“老家!”寻找老家惨案遗址一听...
春来了杨柳拂去了厚厚一层忧郁泛着冰碴的湖水照瘦了冬天的相思柳伸展着婀娜的细腰摇曳着绰约的丰姿向春天招手风已迫不及待地从四面八方向杨柳表白忽而喃喃细语忽而狂躁地纠缠着枝条柳叶柳扬起千条万缕的手阻挡风的进攻始终没有打开爱的隙缝雨目睹了此情此景焦灼地在...
登山从古至今,都不乏喜爱登山之人。古代登山之人,大都为文人雅士。高山丛林,或险恶幽深,或虫兽出没,是出行时的最大障碍,对一般人来说,有的只是痛苦与无奈,若非万不得已,自是不会涉足,“愚公移山”的故事成为励志经典也就不足为奇了。文人雅士不是一般人,...
陈金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代诗人贺知章这首《回乡偶书》,对于我这个卫国戍边、戎马一生的游子来说,可谓感同身受。近日回乡探亲访友,目睹故乡巨变,寻觅儿时的足迹,搜索童年的记忆,悲喜交加,感慨万千。我...
邰贯虹摘要: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多数人通过对他作品的阅读以及对他事迹的了解,脑海里多半会浮现出一个爱憎分明、一丝不苟、忧国忧民、以笔为刃的中年鲁迅形象。本文拟通过对鲁迅《藤野先生》中那个留学日本的青年鲁迅形象与太宰治《惜别》中的青年鲁迅形...
世界,浓缩在一张纸上瓢虫,轻舒甲胄,开启环球之旅须臾,穿越荒原、戈壁、湖海,往返之间看尽锦绣与荒凉屈指轻弹倏然,飞向太空,回望寰球珍惜、珍重、珍爱踏雪厚厚积雪托起沉重的脚步走向云朵,寻找昨夜飘落的声音又一场充满硝烟的冷战过后,弹痕淤塞沟沟壑壑冰冷...
在我的家乡,说“澡洗”不全是洗澡的意思。泛泛来讲,洗澡就是用水把身上的泥垢污秽冲掉,带来附加着的身体和灵魂的双重享受。洗澡显然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又极富厚重的仪式感。古代的穷人家,人世一生只能洗三次澡:降生后洗净身上残留的母液和温存,好拥抱至亲和新...
一定会飞,否则我就认定了它不是鸟。即使我叫不出它的名字,但是天空蓝得仍旧没有一丝云彩。它会叫,一声声,像一个个单独蹦出的词。开始有点陌生,渐渐变得熟悉。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的,比如羽翼,翅膀。天空有时太单薄,它的叛逆期太长,袅袅炊烟不能完成彻底的修复...
杨阔又一个夜幕降临了,小伙伴们在父母的呼唤下,鸟儿归巢一般,纷纷回到了自己温暖的家,只留下小奇独自坐在木头门槛上啜泣。小奇的家孤零零地坐落在村寨对面的荒山山腰上,上面是一片片寒砖破瓦,四壁是发霉的竹篱木头,破破烂烂,早已不堪风雨,远远看上去像一处...
摘要:弗莱认为,文学作品是对神话原型的复制模仿,属于神话模式的置换变形。运用置换变形分析《伊甸之东》,对照作品与《圣经》中的人物与原型,增加对斯坦贝克作品中善恶主题的了解,揭示原型理论置换变形分析作品的局限性以及《伊甸之东》在该方面的创新性。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