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花(上)
《参花》杂志是全国知名的老牌大众文艺期刊,是国家文化类重点期刊,创刊于1957年,由吉林省文化厅主管、吉林省文化馆主办,当时刊名为《说演弹唱》,1981年更名为《参花》。迄今为止,总发行期数700余期。总发行数量为2亿册。半月刊,上半月是纯文学版,下半月是理论版。
文集访问量: 10735 次
音乐列表
草原上,飘荡一抹中国红草原上飘荡一抹中国红那是每周一必然的盛情这不是普通的盛宴是心灵与心灵的激碰瞩目庄严起敬边关这抹红与太阳一同升缓缓升起的召唤声响彻西北天山为证西来异境上空的飘动遥望东方默默升腾满载着草原儿女的情阵阵乐声让红深红那一句句亮剑发声...
阳台漆黑,夜过寅时空中的雨滴自顾自地打在铁棚上像宇宙爆炸的碎片击中心脏那会儿,嵌着玻璃的窗户不停地投来飞蛾的碰撞它们这么自由地飞舞执著地追求着光和热像散尽闷热的雨水层层清脆的叩响其实不止这些在破碎的云朵里隐约传来震动大地的电钻,猜猜看是谁以最虔诚...
朱晓东早就想写写一个人,一个我非常熟悉又似乎不太熟悉的人,然而却迟迟没有动笔,因为,任我的笔法如何曼妙生花,也难以抵达他的心灵世界。从一九三四年出生到二〇一五年去世,当过儿童团长,参加过土改,担任过吉林省实验中学团委书记、党支部书记,经历过长达二...
杨雪上午十点钟,春城县火车站广场旁边的药店,一群脸上盖着毛巾的人在排队买口罩。“大家不用排队,只有一个口罩了。”男店主看着还有十几个人在排队。“怎么就没有了呢?”几个人异口同声地说。“怎么办呀?没有口罩上不了火车呀。”王宁急了。“什么时候有货呀?...
黄子译一九七二年,一个满身泥污的人斜倚在火红的枫树下,眺望远方,写下了他的所思所想,牛汉的《半棵树》由此诞生。作为“七月诗派”的先锋,牛汉所写的《半棵树》延续了“七月派”一贯的象征主义的抒情方式和盈满光色质朴的普遍性内涵。古往今来,文人骚客所写咏...
山中子三月提及三月,风就软了雨就稠了阳光还没来得及落地,就碎了日子如小小的香椿头,在枝头发了芽我还没来得及提起,三月的白梨花,就一瓣瓣地落了城南城南有许多的旧事,如城墙根的野草有的死去了有的,到了春天,就复活返青春风一吹,桃花、梨花俩姊妹联袂而来...
当舅舅喊憨子的时候,憨子正蹲在一棵碗口粗的赤松树下发呆。憨子他们钻探作业所在的赤松林,正是两座山的鞍部,由此放眼望去,远远近近满眼都是无边无际、粗壮高大的赤松。风儿吹过,整个大山仿佛活了一般,从山谷的松林深处传来深沉的呼吸声!来福曾经卖弄地说出“...
季节悄然更替,漫步于公园,抬眼望去,几棵龙爪槐原先光秃秃的枝干,已经绽出了嫩绿的新芽。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槐树都是枝叶尽情向上舒展,荫天避日,为高大挺秀的最佳代名词。而名字里也带着“槐”字的龙爪槐,却似乎与这一特点不是特别地沾边。龙爪槐给我印象最深...
土盆禁不住想起土盆它们在烈火中诞生和平民百姓相依为命它们一辈子平平淡淡在缺油少盐的日子里苦苦煎熬当年人比黄牛瘦如今的土盆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有时,在响器声中被谁的手摔响之后一个老者的人生就画个句号可惜那个崭新的土盆成了只盖一次的章子盐罐子那年的盐罐子...
秦志功在我的老家,树木品种很多,有钻天的白杨,枝条依依的柳树,历经沧桑的古槐,四季常青的松树,等等。但我最喜欢的却是那平淡无奇的榆树。其实,儿时我对榆树并没有什么好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父亲总是用指头敲着我的头说,你这个榆木疙瘩脑袋呀。对大人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