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芳作者:单芳(1965-),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730070。杜甫在艰难困苦中,穷毕生精力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然而在诗人生前,他的作品并未被时人所重。到中唐时期,虽然有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的大力揄扬,但杜诗受到广泛关注却是在...
黎清杜诗被称为“诗史”在唐代便已出现,然而流传却非常有限,目前仅见于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中,云:“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诗史’”。①然而到了宋代,人们纷纷开始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来开掘杜诗中的“诗史”特...
彭燕作者:彭燕,四川大学古籍所2009级历史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四川省《杜甫研究学刊》编辑部编辑,610072。师古,又称师维藩,字圣模,又字彦立。西蜀眉州人,官迪功郎代理国子录、授右承务郎、叙州通判。曾讲学福建长溪县,被人尊称为“义丰先生”。...
赫兰国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卒于获鹿(在今河北省)寓舍,归葬故乡系舟山下山村(今忻县韩岩村)。“中...
崔际银唐代文学创作繁荣,尤以诗歌为盛。诗人社会地位尊崇,成为唐代(包括五代)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人物。杜甫,身为与李白齐名的著名诗人,更是频现于小说之中。一、杜甫故事基本状况唐人小说中与杜甫相关的故事,约有三十则左右。涉及小说集十四种。收录杜甫故事数...
杨星丽近体诗亦称格律诗,是形成于唐代的一种新诗体,是继六朝之后中国诗歌的主流样式。近体诗在形式上讲求声律和谐,避忌病犯,关注对仗,多用典故,注意锤炼句法、章法,并进而追求诗歌语言的表意功能、审美效果以及意境的传达等。这种对形式及其审美意谓的追求既...
张放作者:张放,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610064。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草堂居住时间近四年(如其自述:“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去蜀》),即除去成都以外地区的漂泊,实际居住三年零九个月①,主要创作于成都或成都周边并留传下来的诗篇约二百七十多...
张宗福张晓英作者:张宗福,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住都江堰市莲花村三组馨福苑,611830;张晓英,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博士,住汶川县水磨镇阿坝师专,623002。透过《西山三首》,我们可以感受杜甫对吐蕃日益得势、松州即将沦...
曾永成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和杨义的《李杜诗学》,都是把李白和杜甫放在一起加以评说:前者主要分析思想,后者主要探赜诗学。虽然将李杜放在一起,但并非真正的合论。要说合论,也只是一加一的“和”,而不是总体上的综合或融合。比较起来,郭著在评析“中国的庸...
2012年1月11日上午,四川省杜甫学会新年团拜会在成都杜甫草堂兰园会议室召开。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领导、学会理事及《杜甫研究学刊》编辑部全体人员汇聚一堂,共同庆贺新年。此次团拜会由副馆长王飞主持。团拜会上,贾兰馆长对学会理事一年来对杜甫草堂博物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