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生前除了进京赶考,平日里很少出门游历,在家乡舌耕数十载。一辈子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按理说并没有什么新奇的写作素材,混世度日罢了!可他偏偏写出了一篇篇为世人称道的精彩故事,光收录在《聊斋志异》里的故事就有491篇之多。细究原因,...
刘黎平明朝文学家沈德符在他的《万历野获编》中说:“骨董(古董)自来多赝,吴中尤甚。”接着,沈德符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吴中一带,很多文人都靠贩卖假古董过日子。有位前辈叫王伯谷,家里就藏着许多假古董。有一回,沈德符上王伯谷家拜访,王伯谷指着墙上一个破...
唐启寿民国时期,长沙盛行盗墓,任全生是名声最响的盗墓贼。任全生对古墓葬的判断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卷支纸旱烟一边吐着烟雾一边不紧不慢地观察四周,就会望出“目标”,随手捧起一泥土就能判断古墓年代,然后借助他的高大身材、长手臂、挖洞耐力好,所以频频得手。...
金叶放学途中偶得珍宝1968年9月的一天傍晚,咸阳市区东北30多公里的韩家湾公社韩家湾小学的14岁学生孔忠良放学回家,他沿着渭惠渠边的路走到狼家沟,无意中看见渠南边的土坎上有个东西在夕阳斜照下闪闪发光。他好奇地走近一看,什么也没有,而那亮光仍在闪...
左都御史清王朝灭亡以后,昔日执掌军政大权高高在上的王爷全被打入了凡间。这些皇族缺乏谋生的技能,只好变卖家产为生,原来家产颇丰的载涛也很快走上了这条路。从抗战开始到北京解放前夕,载涛的家庭经济每况愈下,这个时期,载涛同他的五个儿子、儿媳及孙女生活在...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但“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曾引起不少学者对该词的争议,其中就有“贺兰山”地理方位的确定问题。清初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贺兰山有两处:一在宁夏中部,一在河北磁县。为挖掘和开...
吴钩“私家马”与“出租马”刘贡父,北宋的大学问家,与兄长刘原父同年中进士,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便是刘贡父当的助手。大约宋英宗治平年间,经学术界大佬欧阳修举荐,刘贡父获任馆阁校勘。能当上馆阁校勘的,基本上都是当时的学术牛人,不过馆阁乃清水衙门,薪...
张冬娈公元234年,53岁的诸葛亮(181-234)死在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蜀军不得不班师回朝。把诸葛亮厚葬之后,黄皓(三国时蜀国的宦官)就上书要求清查诸葛亮的家产。后主刘禅本是个耳软心活之人。听黄皓这样一说,心不由得动了一下,但他还是...
李寅有的人说,那拉氏(慈禧太后)和奕有一次完美的合作,那就是“北京政变”。而这次政变的关键,是两个人的合作,打了个时间差。北京到承德有多远呢?约有230公里。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初八,咸丰帝从北京出走承德,用了8天的时间。那么,咸丰病逝后...
彭东明李东阳,湖南茶陵人,“茶陵诗派”领袖,是明朝一位颇有影响的名臣,官居首辅大学士(宰相),位列三公。其为官清廉,《明史》载,他死后连葬礼也无钱操办,靠其门生、故吏凑钱才草草安葬。特别是他在身处逆境的情况下,仍智斗宦官刘瑾,振持纲纪,匡正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