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个美食家,但还在他做高官的时候,他给自己立下了一个规定:每顿饭只能吃一个菜,如有客人来,也只能增加两个菜,不能再多。如果有人请他去吃饭,他也事先告诉人家,不许铺张,否则就拒绝前往。有一次,一位与苏轼多年不见的老友邀请苏轼去吃饭。苏轼告诉他,...
姜炳炎清初著名学者朱彝尊的一位道士好友种了两株枇杷树,每当枇杷成熟时,总要请朱彝尊去品尝。枇杷味道绝佳,而且无核,朱彝尊很好奇,便问是什么品种。道士只答是仙种,便不再开口。朱彝尊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条妙计—道士最喜欢吃蒸猪蹄,就特意邀他来自己家中...
杨建民1987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汪曾祺的散文集《蒲桥集》。在不大的封面空白处,浅浅地印着一条广告:“齐白石自称诗第一,字第二,画第三。有人说汪曾祺的散文比小说好,虽非定论,却有道理。此集诸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
郝金红东汉才子王粲文才出众,被后人誉为“七子之冠冕”,就是“建安七子“中的领袖级人物的意思。当时文化界流行写诗赋,王粲文学上最拿手的就是赋,其中的《登楼赋》成为当时的流行作品,一度登上东汉诗赋排行榜的榜首。王粲还有一个癖好,喜欢听驴叫、学驴叫,每...
王屋军我们在阅读历史资料时,总会看到这样一句话:“兵家必争之地。”那么怎样才算得上“兵家必争之地”呢?所谓兵家必争之地,有三个方面,一是历史名城,如长安、洛阳、南京、北京;二是山水险阻、关隘要津,如太行山、陇山、龙门、剑门关、山海关;三是交通枢纽...
张佳玮古代人并不都把过年当一年最正经的时节。比如宋朝节假极多,天子的生日也要过节吃饭。清朝有所谓三节,也就是过年、五月节、八月节。加上宫廷平时吃东西就脑满肠肥,膏腴得很,不像小民百姓,攒着胃口,大年夜猛吃一顿。于是,宫廷年夜饭,仪式感比口味重要得...
刘兴亮驱傩驱傩在宋代有大傩仪、小傩仪之分。盛行于宫中的主要为大傩仪。据宋代人解释,大傩,意在“逐尽阴气为阳导也,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除夕这天,“禁中呈大,傩仪,并用皇城亲事官。诸班直戴假面,绣画色衣,...
黄金生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但在1929年到1933年之间,春节曾经随农历一起“被打倒”。但中国春节,直到今天依然还在。旧历被视为封建糟粕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正式通电各省:“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
皓琦1989年7月的一个早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一个警戒雷达站的雷达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亮点,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地在屏幕上闪烁着。雷达操纵员顿时紧张起来。他睁大双眼紧紧地盯视着雷达屏幕,声音颤抖地向雷达站指挥官报告说:“雷达发现目标,距离60公...
孙雅彬宋朝的王牌部队是拱卫京畿的禁军。按照《宋史》的说法,“萃精锐于京师”,以此扭转唐代藩镇割据、内弱外强的不利局面。禁军内部又分了很多等级。皇帝身边的中央警卫团被称为诸班直,身高均在1.80米以上,虎背熊腰之类的词就不多说了,究竟有多厉害大家自...